懒本义是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不勤快、不爱劳动。但是用在课堂上来形容老师就变成褒义词了。
只有老师的懒才能有学生的勤,没有学生多学多问多思多记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不会让学生动起来的老师,也不是一个好老师。
懒和勤本来就是一对冤家,但用在学生和老师身上时,就要改变一下认识了。老师的勤快只能在课下,在幕后。学生的勤快在课上,在台前。而且彼此懒勤的悬殊程度越大越夸张越好。
今天王亚军老师的标杆课《愚公移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江涛的一曲《愚公移山》在上课之前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老师更是通过歌词,抓住愚公精神,顺利的导入课文,自然而了无痕迹。
全体复习课文中的知识,各小组“外援”就位,抽到名字的三位同学来黑板前分段默写课文。
王老师就像是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排兵布阵,有条不紊。学生训练有素,依计而从,依令而行。小组同学捉对厮杀:自问自答、互问互答、外援协助、解疑答惑。方式多样,课堂内无一悠闲之人。
大约7、8分钟后,王老师开始导入检阅环节,第一位小组长走上台前,“我检查同学们第一段课文掌握的情况,请大家齐答。”老师呢,除了偶尔强调或补充一下重点,不再发一声。
第二位小组长上台说,“我来检查同学们第二段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站起来抢答。”一时之间,学生就好比打地鼠游戏中的小老鼠一样频频站起回答回题。积极性之高,声音之宏亮,答案之准确,令听课老师叹为观止。
第三位小组长上台……
课前,王老师安排学生就课文知识点每人自出一份试题。题型有三: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15个,翻译句子2个,理解问答2个。
课上小组内任选考察对象,当堂考察。如此方式,又一次调动起学生的热情,谁也不想落后于人不是。
王老师没有忘记刚才爬黑板的三位同学,另安排三位同学上台去检查并标文中的知识点,写出答案。
对于时间的调控方式非常灵活,题中的翻译和问答找出题人口头检验。
到了这里,课文中的知识点已经被学生翻来覆去地弄通了好几遍了,王老师又出新招:打开课件,让学生齐答、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齐读、齐背,记忆消化。
班长带领大家学习《精卫填海》的方式可谓是别开生面,让学生的耳目又为之一新。
愚公与精卫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都有远大的目标,敢于迎难而上,并且一旦认定了目标就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干下去。
由此,同学位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学习中要有远大目标。对于自己的目标要坚定不移,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此时的育德育心,可谓是水到渠成,没有一丝的牵强附会,没有一点的委曲求全。
学生既熟练掌握了知识,更明白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浑然天成,踏雪无痕!
纵观课堂,王老师出现在台上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时间是于教室一角,或于学生身后、身侧,随时把控、调度。
就像放风筝的人一样,手中牵住一根线,眼睛盯住天上筝,既不指手画脚,也不放任自流。
无形的线,有心的人。足可见王老师课下的勤,没有课下足够的耕耘,就不会有课上的轻松写意。
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且高效,老师乐得“懒”,如此一懒又何妨?
2018年1月4日写于教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