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在来石家庄的车上,我的旁边是一个男生,瘦瘦黑黑,看起来不过十几岁的样子,应该还在上中学,低着头不停地拨弄着手机。
正在感慨现在的小孩子这么早就开始玩智能机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我们那会儿可都是键盘机。
这时上来一个大人,应该是认识这个男生,问他去石家庄干什么,男生笑了一下说,打工去呢,不想上学了,问话的人并没有很吃惊,只又闲聊了几句就没再说话。
在我小时候,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十分稀松平常了,在那个家庭成员较多而家庭条件普遍一般的小镇里,早一点离开学校,就意味着家里不仅可以早一点省下一笔开销,那个孩子也可以作为大人为家里作“贡献”了。
我还清晰地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上厕所的时候听到一个女生问我伯伯家的姐姐:小A(另一个姐姐)是不是不上学的了?我知道小A当时才上三年级,那个姐姐只是有点生气地说了一句不是就再没有说什么走开了。
但是结果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学校里见过小A,过了一段时间听别人说她去了村子北边的一个作坊当小工。
后来又听说她因为年龄太小拿着别人的身份证去天津一家食品厂打工了,后来好几年,我都只在过年的时候见过她一两面,直到去了外地上学,再也没有见过她。
小A的事一度让我十分恐慌,因为我怕我也只能上到三年级,那岂不是就只剩两年了。
于是我惴惴不安地上到了三年级,却没有人让我辍学,后来我又上了初中,高中,甚至现在的大学,那份不安早已没有了,但这件事我一直没能忘。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年了,范围很广,力度也不小,但好像依然挡不住一些孩子离开校园的脚步。
如果说从前是因为家庭条件和环境影响,那么现在呢,是不是已经畸形的教育体制让孩子失去兴趣不公的社会制度让家长越来越不相信单靠知识就可以改变命运了呢。
在我们这些所谓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一边打游戏逃课刷剧睡觉一边追求诗与远方的时候,一些跟我们同龄甚至还要小的人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
而当我们离开校园抱怨社会不公生活不易的时候,说不定他们早已身经百战。
前几天碰到了回娘家的小A,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坐在那里看着两个孩子玩,和别人聊着天,笑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