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不如同心 同心不如同志
心同志异 曲径分岔
有话聊是两个人在一起最基本的标准。
放假了,看到很多小伙伴都在朋友晒出去游玩的照片,感觉在朋友圈差不多也走遍天南地北。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发的照片,就顺手点赞了一下。不一会她私信找我,然后跟我抱怨这次出去玩自己除了花了该花的钱,玩的一点都不开心 ,感觉像是当陪衬去了……
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一时也不知道该给怎么回复她,只见对话框顶部一直都是对方正在输入……
只好默默的等待她的再次倾泻。
“出去玩真的要和平常聊得来的人一起出去,和聊不到一起的人出去真的是浪费自己的钱,自己玩的不开心,自己说点什么她们不懂,还要解释半天,她们喜欢吃什么她们点,为了避免麻烦,自己只能也跟着她们点,这次出去玩回来太心塞了”
这是她发给我的微信,那会看着她发了这么多文字不回复不太好,回复的少感觉像是在敷衍,最后只好告诉她“好了,都已经回来了不心塞了,下次咱们几个一起出去(拥抱)”
阅读下面文字之前,请你明白这个世界上有钱人是少数,穷人是多数。
以前总觉得能玩到一起就可以算是很要好的朋友了,可长大后却再也不会觉得能玩到一起的就是朋友,也渐渐明白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能玩到一起的不一定都是友情。
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和任何人玩到一起。
大多数情况下,能玩到一起的基础是钱,只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一定可以和任何人玩到一起,玩到一起玩的是钱罢了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从不缺富二代,上学的时候,他随意的命令着任何一个人,同时也可以和任何人玩到一起,久而久之也成了学校里的“小老大”。
以前羡慕那种身边成群结队都是朋友的人,而如今却好像真的能理解“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却是一个人的狂欢”这句话真正的意义。
能玩到一起固然是好,说明我们的社交能力不错,可是有多少人是真的能玩到一起,大家都不过是揣着明白当糊涂罢了,玩到了一起却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只能靠彼此之间的言不由衷的语言交流来缓解……
世间所有的心累,都来源于自己违心的语言和行为。
就像有一句话说的那样“我说大海很美,你却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
能聊到一起就一定能玩到一起。
在生活中,话少的人不全是因为不会说话或者腼腆,而是不想和自己不在一个频率的人说太多,也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无论友情爱情能聊到一起太重要了。
前些日子,我妈看见我总在家,她说小时候的玩伴谁谁谁回来了,让我出去找她聊一聊,我却一口气给回绝了我妈“聊不到一起,不知道聊什么”,我妈也就不支声了。
上大学之前朋友之间都是依依不舍的的告别,心里也一定觉得不会和旧朋友断了联系,上大学第一次回来之后出去聚一聚以后,第二年回来就再也不出去了,心里总觉得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敞开心扉的聊天了。
后来才明白不是朋友越来越少了,而是能无所保留的聊到一起的越来越少了。
和聊得来的人在一起,不用专门出去游玩,哪怕是在楼下散个步都会觉得怡然自得,不用生怕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而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
好比你总能接上他抛给你的点,他又会有趣的抛回来,来来回回,有道来有道去,就像下棋一样,过程中彼此又会因为吃掉了对方的一个棋子,而开怀大笑,无需假装自己亦是喜或悲。
用年轻人的说法说就是相互能Get到一个点上。
因为追求不同,我们人各有志,可是我们可以因为对某件事情有共同的看法或者见解成为一路上的朋友和之后的笔友。
就像卢思浩说的:
三观不同,一句话都嫌多。人和人之间一定存在磁场这回事,沿着三观向外辐射。
有人说了千句还是拉不近距离,有人坐在对面不说话也不尴尬,你一个眼神,他大概懂了。
频率相似的人顺其自然就会聚到一起,磁场不合的人讲几句就像翻山越岭,你始终到不了。
每一段故事的开头总是以聊不完的话题开始,结束的理由大致相同,因为无话可说。
后来,说个话都要解释半天,或者根本说不到一块,的确很烦心,能聊的来的人真的太重要了。
话说,我们用尽一生不过也只是想寻得一个相处不累的人谈天说地。
愿你早日在这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社会里,找到可以说很多话很多话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