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最难的一条路》
今天,陆新之老师在社群里分享了一个一部电影《最难的一条路》。
电影里的小村落多波,是导演Eric Valli在徒步喜马拉雅时发现的原始村落。当时,Eric是一位多次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奖(荷赛)的摄影师,他就此在这个村里住下来,一住就是好多年。
在接受作家尔尼访问时,导演说,他与村里的首领霆雷结为好友,有一次,他向霆雷询问生活中自己面对选择的困惑。
“他告诉我说,‘任何时候当你眼前有两条路时,总是选择最难的那一条,因为最难的那一条路会压迫出最好的自己。’”
尔尼记录说:很多年后,Eric说到这句话仍双眼发亮,“最难”两个字仿佛给他带来了活着的力量,突然他站起来,挥舞双手,大声说道,“于是我就在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不给予你的全部,你不实现你的梦想,如果你不去尝试,还有什么意义?就像在面对无数自然人为的困难的情况下,我和我的团队完成这部电影。”
“最难的一条路”就是这样进入电影的。
联想:《未选择的路》
听完这段分享,大脑立刻呈现出来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的场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这两条路,我想应该就是首领霆雷所说的两条路,一条相对平坦,一条相对艰难。诗人弗罗斯特说: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智者的选择出奇的一致,一位说:“总是选择最难的那一条,因为最难的那一条路会压迫出最好的自己。” 一位说:“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思考:选择最难的那条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选择最难的那一条,因为最难的那一条路会压迫出最好的自己。”为什么这样说?深入思考,我总结出三点:
(一)选择最难的那一条路,有利于挖掘你未知的潜能
这一认知来自我中学的长跑经历。小时候我体弱多病,跑步总是班上的“尾鸭子。”一次开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等项目都被同学们抢光了,唯剩3000米无人问津,体育委员就动员我去。
为了配合体育委员的工作,我就答应了,心想:大家都知道我的跑步水平,尽力而为就行。正式比赛那天,我完全没有参赛的紧张,当其他队员都在奋力拼搏时,我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
当时我们的操场是200米的跑道,跑到8.9圈的时候,我发现前面的同学速度明显慢下来,有的甚至开始走起来。多走一会儿,有的直接弃赛了。
我试着给自己加速,慢慢赶上了不远的同学,然后开始一个个超越她们。我居然还有这能耐,同学们也被震惊了,不停地给我呐喊加油。
在某一个瞬间,我还感觉自己突破了身体极限,加速可以继续进行。最后一圈,简直就是100米冲刺的状态冲向终点,获得年级第三名的成绩。
一直活在跑步不行的定义中,这次3000米长跑终于改变了我对自己的认识:不行的是速度,耐力杠杠的。
这件事也给了我极大的人生影响 :大胆去尝试去挑战你未做过的事情,你会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比。
(二)选择最难的那一条路,有利于激发你的创造力解决问题
对于拍电影来说,最难的一条路可能是在无资金无人力无资源的情况下导演还想着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
但有意思的是,缺乏资源通常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因素。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解释自己的成功秘诀:“我们的公司之所以存活下来有3个原因:我们没钱、没技术、没计划,因此我们的每一分钱都花得十分谨慎。”
为什么外部阻碍如此之大,Eric却成功拍摄《最难的一条路》,马云成功创业?我想可以用《终身成长》作者的研究来解释这一现象。
对于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来说,对于能力圈外的事情态度是“我不会,但我可以学”。并且,他们以主动解决问题为乐趣,热情欢迎困难和挑战,正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控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三)选择最难的那一条路,有利于培养你坚毅的品格
《坚毅》的作者指出美国的千禧一代普遍缺乏坚毅的品格,从而导致很难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年轻一代身上也有体现,生活在温室里,经不起社会的风吹雨打,抑郁自杀的数据逐年攀升。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作为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主动走出去,像愚公一样,主动挑战王屋太行这样的困难,以此来培养自己坚毅的品格。
人的本性是避重就轻,贪图享乐的,如果你能反人性选择少有人走的路,像诗人弗罗斯特一样,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你的人生一定会精彩有意义。
总结
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说:“年轻人该怎么去面对挑战、勇于迎接和对抗挑战,这恰恰是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你的人生不是讲故事,是怎么样让你的故事精彩!”
让我们主动拥抱挑战吧!选择最难的一条路,智者不惑,勇者无畏,书写出精彩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