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今天婚礼我可以成为一个新人,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一个对他人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我想要成为可以实质上帮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
----林奕含婚礼致辞
💜:
这是我听过的
最好的最有深度最有意义的
婚礼上的致辞.
🌾
第二年了,依然纪念她.
实话,我不敢去看那本书,是真的不想去亲手感知那个赤裸到不能再赤裸的痛苦.
太难了.太痛苦
我看了她的采访,看了许多相关的文章,看了林奕含用来记录日常/心情的 Facebook,唯独她的那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没有勇气翻开
🚶🏻♀️
如果你问我
林奕含是个怎样的人
我会说
她是一个纯粹/勇敢的人
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人
是一个聪明/有趣的人
但也正因如此
无论是书中的房思琪还是现实生活里的林奕含
都悲剧性的诠释了
”慧极必伤“这个词
☂️
在我看过的文章里,
有篇名为“台湾作家林奕含被性侵,文学到底是不是帮凶?”的文章
令我印象深刻
作者叫王鹏,他选择了从哲学这一角度
来思考林奕含提出的发问.
在我的这篇随笔中,
我也相对选择了几点概念进行引用
但更多的是,从林奕含采访中列举的例子来说/记录一些我自己的感想.
我是从王鹏文章中的这句话开始决定动笔写下点什么,他说「哲学的理论世界以及文字的经典世界(比如《四书五经》里的世界),向来都和这个包含肮脏丑恶的真实世界离着十万八千里」. 也就是说,事实上,林奕含 是经历过两种极端处境的人,
一种是混沌的地狱,一种是文学救赎的纯粹天堂,
她根本没有办法,在这两种极端处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离不开地狱,又迷失在天堂,后来的后来,她却找到了真正的天堂,可却再也不会出现.
不过她终于自由了.
那个肮脏丑恶的真实世界和那个浩浩汤汤已经超过五千年的语境传统,对她的感知以及精神的蒙蔽性其实本质上并无区别.她的痛苦从来都不只是来自地狱的单方面痛苦
使她更为痛苦的,其实是,
她一直为之所信仰/迷信的文字.
准确的说,她被文字欺骗了,忽略了文字只是一种载体是种工具,我相信她自己是知道的,是察觉得到的,所以由此提出了那三条引人深思的发问.
👇🏻三条发问👇🏻
「艺术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会不会艺术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
「艺术家所不断创新的写作技法会不会也只是巧言令色而已呢」
在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中,柏拉图提出人是由灵魂和肉体这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灵魂又由三部分构成:理性/激情/欲望(激情和欲望构成非理性部分),如果一个人的灵魂欲望或(感知的欢愉进阶成极易调起的)激情,即非理性部分超过了理性的统治,那么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就会变得混乱,使之做出破坏节制之德性,从而犯下错误.
-而李国华/胡兰成/奈保尔,他们都同样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林奕含所困惑/所愤懑/所叩问的是:
1/ “一个真正相信中文的人,他怎么可以背叛这个浩浩汤汤已经超过五千年的语境和传统?”/ “艺术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背叛” “五千年的语境和传统”, 林奕含显然陷入了文学传统审美的迷信漩涡,五千年的语境传统其实是一种具体意象,是无论在道德伦理/为人处世方面,一个很美好很合乎规则的一套标准,
但是,诸多事实验证了落实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只能成为一套趋于完美的“相框式”准则;刚刚说到我国传统审美是一种意象,这种意象本质上富有灵感性/创造性,也就是说,
它并不是一个长期实践并经过验证且具有历史普遍性的东西,
这里的灵感,我称它为“正在坠落的雨滴”,灵感出现的那一瞬间很美,太美好了,没有那一个富有创作激情的人会拒绝它的出现,但是,大多数却选择忽视了雨滴终究落地无处可寻的结局,或许是不愿面对未知不可预测的结果,而毫不记后果的在那一刻,尽情欢愉.
=========
林奕含对于艺术完整统一性的最大误解,就在于,只看了艺术完整的不可分割,只看到了内容上的表现和形式的不可分开,而忽略了其背后创作主体即创作人格,是否具有完整统一性,而最有致命的是,
又习惯将所接收的人格信息与艺术的完整统一性相关联
假使这两者的关联属性一致,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就在于林奕含说的那样:
”你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你没有办法去相信任何一个人的文字/说辞和他的为人,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所以以至于,你我根本无法得知创作者实体的人格是否存在分裂,是否是人格二元对立,甚至连创作者本体都无法确定 无法得知他自己的人格是否出现问题是否有明显缺陷.所以这一点也可以间接论证
其实艺术本质上就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
从林奕含举的例子来看,胡兰成强暴了小周,辜负了张爱玲之后,他居然还能用一支天花乱坠的笔,以巧言令色的散文体为自己的暴行开脱,林奕含愤懑控诉的是:
他,竟然可以
把这种残忍的真实暴行进行一个适得其所的包装,
以至于竟然让迷信/信仰文字的人
可耻的探嗅出一丝差强人意的美好!
他,竟然可以
将所有的苟且薄情,
合理化为人性与际遇.
我想,唯有解释成胡兰成的灵魂只有激情和欲望,才勉强为这场暴行添加上一个似是非是的说法.理性从来不属于胡兰成,他自己或许也在他自己所设置的漩涡里,他同样也是在真实的感动着自己,
尽管这种感动本身存在自我欣赏自我蒙蔽性,他自己也极其需要不断的,从文字当中获取一种来自麻痹精神的享受
这显然已经脱离了德性与理性,
在这里已经可以说明他的文字本身和他的表达,就是一种巧言令色,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病态扭曲的享受,但他确确实实也在真实的麻痹着他人.他不仅仅是说服了别人,更是一步一步的说服了自己.就像林奕含在采访中说的那样,
“李国华他爱的不是饼干不是晓琪,他爱的是自己的演讲,他爱的是这个语境,他爱的是这个场景,他爱的是这个画面”
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创作者本身还是受众者,都无法逃脱开来.
....⭕️....
同时又想,真实痛苦该是什么模样如何呈现,
在读了西班牙作家哈维尔·马里亚斯的《如此苍白的心》开头部分,
我有了新的感受,好像找到了答案.
余华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他说,“这是近年来我读到的小说里最让我吃惊的开头”
“我虽然无意探究事实,却还是知道了,两个女孩中的一人——其实她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女孩了——蜜月旅行回家之后没多久,便走进浴室,面对镜子,敞开衬衫,脱下胸罩,拿她父亲的手枪指着自己的心脏。事发当时,女孩的父亲正和部分家人及三位客人在餐厅里用餐。女孩离开饭桌约五分钟后,随即传来了巨响。”马里亚斯小说的第一部分用了不分段落的满满五页纸,精准描写了在场的所有人对女孩突然自杀的反应,尤其是女孩的父亲,他和同行的人跑到浴室时嘴里还含着一块没有吞咽下去的肉,手里还拿着餐巾,看到躺在血泊里的女儿时他呆滞不动,“直到察觉有胸罩丢在浴缸里才松手把这块还攥在手里或是已经落到手边的餐巾覆盖在胸罩上面。他的嘴唇也沾上了血迹,仿佛目睹私密内衣远比看到那具躺卧着的半裸躯体更让他羞愧”。
看完这个开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微弱光亮的出口,我发现真实痛苦模样的呈现是有共性的
“往往是承载着纯粹原始实体的遮盖布,比赤裸本身要呈现的人性的羞愧还要更赤裸狰狞以及惊恐.”还有什么方式比这个更能诠释真实.
📍林奕含所困惑/所愤懑/所叩问的是:
2/“艺术是否只是巧言令色?”
当林奕含知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竟然虐打妻子时,她对文字的信仰坍塌了,此时此刻,我仍然可以清晰的回想起她在采访当中竭尽的平复着自己的气息,这种痛苦的余波对于林奕含来说,永远都无法消逝,就像在树桩上用刀子刻下的刀痕一般深刻
她是一个迷信文字的人,
以至于没有办法去相信,一个创造出如此完美的寓言体的作家会虐打自己的妻子,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发问,延伸成为
“艺术到底该不该以真实作为衡量艺术完整统一性的第一标准”
林奕含后来引用安德烈·纪德的话说:“表现和存在是不可分开的”.也就是说
艺术应该是一个求实求真的过程,
由内在的真实催生外在的表现
,但是,但是,这是从艺术形式的层面上来讲的,如果,从创作艺术的作家本身来讲,从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实体来讲,还要追加探讨的是人格. 纪德笔下的人物存在人格二元对立的结构,这也反映了纪德本人的一生在德性责任和本我自我之间一直在找寻一个平衡点.
“相似灵魂”
我很想用它来做论述,相似灵魂,用来否定作家内心的分裂,无形蒙蔽住了主体灵魂的理性部分
所以我想,奈保尔在创作过程中更多的是相似灵魂占主导地位,由此可以进行忘乎所以的创作,全身心沉浸在语境给予的欢愉当中,文字泡沫把他包裹了起来,此时此刻的他脱离了真实世界,就如法语文学专家董强评价的那样:
“他的身体扎根于大地,头脑却一直在天空中,在太阳的边上。”
所以当,艺术脱离了真实哲学,哲学与生活方式脱节,不再具有艺术的完整统一性,
它就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纯粹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极端的体现,如果哲学与纯粹相联系,也会成为一种巧言令色,所以无论是艺术还是哲学,只要与纯粹相关联,都会包含巧言令色的成分.
所以,以真正哲学为依据的纯粹的艺术,不一定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但如果纯粹艺术远离了真正哲学
或者说,真正哲学本应对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的探究,转为纯粹概念的探究,
它就完全存在且具备包含巧言令色的沃土.
📍林奕含所困惑/所愤懑/所叩问的是:
3/艺术家所不断创新的写作技法会不会也只是巧言令色而已呢
前面的两个发问其实就是为这第三个发问做铺垫,如果艺术家创作的整体基调不改变,出发点不改变,潜意识里的精神/人格不改变(或者说不自省),
艺术家不断变着花样的写作技法的创新也只是一种辅助作用,直白点说就是换一种艺术形式外壳的巧言令色.
🌾
YOU'RE FREEATLAST
最后,下面的几张图片,是林奕含生前在Facebook上发布的几条动态:
/
//
“现在够立体了吗”
“现在够立体了吗”
林奕含真的是位很可爱的女孩🌸
///
“只有他允许我痛苦”
////
心痛起来 连扑在身上的风都觉得刺人,砭人肌骨
可这明明是春天
是可以裸露皮肤 穿迷你裙的
春天
/////
村上黑 这里简直要笑死了~
太有趣的灵魂了
//////
需知:
这篇简单随笔仅仅是围绕着奕含提出的三条发问展开的简单叙述,这里面可以探究讨论的点/角度方面远远不止于此,如性教育,如抑郁症,如社会责任,如写作和文学对生命的意义等等等等,每一个点又可以再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每一个话题都非常有价值,都值得进行深思.
☁️
愿世间再无房思琪 愿美好不再与毁灭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