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18
心理咨询师三级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言语表达是咨询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咨询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的主要工具之一,因而,言语行为在咨询中占有重要地位。
咨询师应重视把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融入到言语表达中去,渗透在咨询过程中。通过非言语行为传达的共情态度,比言语还多,影响更大。
咨询师的非愿意行为受到其价值观,品德修养,信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它是理论和技术之外的内容,但对咨询成败举足轻重。
咨询师应理解把握非言语行为,促进咨询。
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加强言语。
配合言语。
实现反馈。
传达情感。
咨询中,求助者或咨询师可能会试图隐藏其真实情感,但却无意识地通过难以控制的非言语行为暴露出来。双方的情绪状态,如愤怒,压抑,焦虑,恐惧,不安,厌恶,鄙视,愉悦,兴奋,满意等,通过非言语交流,往往会更清楚。
作为咨询师,非言语行为也是表达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等的有效方式之一。
目光注视。
在传递信息的所有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传递最细微的感情。
许多人在说话时,避免看着对方,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岔开话题的情况。
如果,听者对讲者扫视一下,那么很可能是说我对你所说的不是很。我对你的话表示怀疑。
如果说话者讲完某句话或某个词后,将目光移开,可能表示:我对自己所说的也不太有把握。
若听对方说话时,看着对方,则含有这样的意思,我也是这个看法,或者我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
若咨询师问求助者的某些问题出现失误,而使求助者感到不舒服或有厌恶感,羞怯感时,求助者不愿注视,咨询师介意,作为一种逃避和隐瞒。
当一个人被询问时,或者对他人言行产生防卫性,攻击性或者敌意时视力。当一个人被激怒时,有时候可发现他的瞳孔张得很大,当然还会有其他一系列的面部表情。
一个性格内向羞怯的求助者会不习惯目光过多的接触,他既不敢太多注视别人,也不愿别人看着自己。
一般来说,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人,人们更愿意注视。比起同性来,对异性的注视可能更多些。但作为咨询师来说,对异性的注视应适度,否则可能使求助者感到不礼貌或带来困扰,尤其面对异性敏感者时,更应谨慎。
咨询中的目光实用很重要。咨询师是否善于利用目光参与倾听和表达,这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效果。
目光大体在求助者的面部为好,给对方一种舒适的,很有礼貌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
目光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咨询师应恰如其分的应用。如表达安慰时,目光充满了关切。给予支持时,目光传达出力量。提供解释时,目光蕴含着智慧。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活动,尤其是情绪息息相关,一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无不在脸上透露出来。
一般不愉快或迷惑,可以借助皱眉来表达嫉妒或不信任时,会将眉毛上扬。
冲突挑战敌对的态度,用绷紧下颌的肌肉和斜眼瞪式来表示,这时嘴唇也是紧闭的,表示已摆出一种防御姿态头和下颌常挑衅的向前推出,眉毛下垂,眉头皱起。
笑是脸部表情中重要的一点,不同的笑可体现人不同的心情,有会心的,愉悦的,满足的,兴奋的,害羞的,不自然的,尴尬的,解嘲的,等等。
在理解面部表情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体动作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根本没意思,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十分有内容,但内容含义可能很不一样。
身体语言。
咨询师和求助者的身体,手势的运动和位置在相互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体态的改变到了不再正视对方的地步,则表示不愿再交谈下去,想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去。
人们有时借用摊开双手,解开外衣纽扣或脱掉外套,表达一种真诚,坦白。而双手交叉在胸前则常表明一种防卫,表示否定,拒绝或疏远。
不同的手指,手指可能传达了一个人的焦虑,内心冲突和忧愁。
咨询中,若求助者的双手紧搅在一起或反复摆动,加之身体坐立不安,往往表明求助者情绪紧张而难以接近。
面谈过程中,求助者若搓起两只手来,很可能是有所期待。
求助者在听或讲的过程中,若握紧了拳头,则即可表示一种强调,表示郑重其事,也可能表示一种决心。当然也可以是一种愤怒。
若求助者的身体有紧缩僵化,转为松弛自在,紧靠在一起的双腿开始分开,交叉的双手放了下来时,往往是求助者内心有紧张,不安,害怕,封闭,开始变得平静,轻松,开放。
当求助者想要压抑自己强烈的感觉或情感时,往往会不自觉的采取脚踝交叠,双手抓紧的姿势,也有的人会咽口水或咬紧牙关,或抓住手臂等来拼命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冲动。
身体动作不仅表现出求助者,此时此刻的思想,情感,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体态还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影响着人体行为和人体功能,人的心理僵化,通过姿势和动作也僵化,人的举止,一个始终感到不幸的人会终日皱眉,皱眉,成了他固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