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提到:2018年,对于自己新上任的岗位已经做了很多能想到的工作,2019年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团队较之前绩效结果有明显进步、意愿度也提高了,但自己却不知道带着他们还可以往哪里走?
我开玩笑的说:既然团队的意愿度挺高,为何不试试召集大家一起聊聊呢?
她说:以前也尝试过,但是他们提一些想法的时候好像总是害怕被我拒绝?到后来基于工作项目的压力基本上都是我发指令,他们去做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也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让我想起在一次学习项目中300个学员分享开会中最不能忍受的一个行为,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开会偏离主题、领导自己讲话,下面的人汇报完工作就听、会议冗长、扯皮,结束后无决定、准备不充分”等。会议已成为了所有管理者必备的工作内容,但大部分的会议都在无聊中度过,因为只要带个本子和拿支笔坐着听就好。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很多领导/管理者习惯发指令,分配工作发指令、开会发指令,员工也习惯听指令干活,就是常说的“领导指哪打哪”,但突然会发现自己有一天“江郎才尽”,各种救火的突发事件让自己精疲力尽,过去的经验好像也不奏效,可学习和参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甚至将这种“恐惧和焦虑”情绪转移至指责员工的无能。最后导致高潜员工流失,打工心态的员工继续混着。
我们常说要营造公司“家”文化,要让员工以“公司为家”,员工在“自己家”都不能做主和参与,又如何能让员工做到以“公司为家”的全力以赴呢?如何翻转员工从“听指令”干活变成“主动”贡献团队目标呢?从2019年第一个会议开始。
首先,邀请团队成员共同头脑风暴“2019年,你认为团队中急需改善或者解决”的项目议题
在正式开始之前,需要注意几个事项:
1.需要找一个能够让员工足够放松的会议场所,比如装修与相对暖色调的会议室,空间足够大的培训教室、甚至远离办公场所的安静户外等,尽量选择不被打扰的地点。现场可以进行简单的布置,比如将传统的会议桌撤掉、现场可以进行更多的卡通、漫画等视觉化呈现会议相关的主题、席位卡等。
2.会议的主持人最好是中立的第三方,如何平时相对开放的团队,建立“不批判、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资源的、全体投入、共同参与、共创”等会议原则,在团队头脑风暴过程中,提出的任何主题或者解决方案、点子没有任何的对错,过程中团队领导者需要卸下“偶像包袱”共同参与。
3.为了能够让全体成员彻底的放下戒备,可以进行简单的破冰活动,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关于破冰游戏有很多种,其中身体接触类及自爆短板、赞赏他人类效果最明显。
在开展头脑风暴过程中,画一张头脑风暴视觉图,邀请团队所有的成员尽可能的写出“2019年,你认为团队中急需改善或者解决”的项目议题,不低于30条,过程中对于任何人提出的议题不给予评价与批判。
其次,将所有议题进行归类与总结,并投票选出共同认可的3个话题。
邀请团队成员将所有的议题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归类,归类结束后进行投票,形式可以为贴便签纸或画正字,每人有3票的权利,最后将得票最多的3个话题拎出。
然后,分别对3个话题又分别进行头脑风暴,如果团队成员比较多可以分组进行,采用世界咖啡或者悬挂地图的方式。如果团队成员比较少,直接可以选择一个最紧急和重要的话题进行新一轮头脑风暴,每个问题头脑风暴结果不低于20条,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同样需要一个主持人进行引导发问,过程中不批判不评价。
问题维度设计:
1.2019年年底项目议题如果实现了,会是什么样子?
2.团队如果推行了这个项目,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给利益相关者(公司/内外部客户/部门)带来什么价值?
3.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部门充当什么角色/每一个充当什么角色?
4.为了实现达成这个项目,我们有哪些资源?
5.为了确保这个项目成功,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同时,将所有的行动计划放入“盈利矩阵”
最后,管理进步与责任,将所有确认的行动计划落实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形成项目推进计划表,甘特图是很好的呈现工具。
当正常团队会议接近尾声时,不可忽略的细节时感恩和嘉许每位成员的付出与贡献并邀请进行一句话总结,为后续的复盘和跟进会议以及形成良好的团队共创创造良好的环境。
团队会议或者说团队教练是教练型领导课程在企业中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应用。高效将“指令性”团队文化转向“共创”文化,激发团队成员的参与度与承诺度,从而提高团队的高作战能力。作为领导从此不再孤独,团队目标也不再只是你的目标,而是团队成员和你共同承担与前进的目标。
下期预告:团队会议/团队教练在企业中应用的实际案例分享,也非常欢迎小伙伴可以尝试在自己的团队中应用并留言分享你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