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南 (中泰智联北京认证中心 总经理)《把时间当作朋友》
今天非常有幸和大家分享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把时间当做朋友》应该是我的思维启蒙书,第1次知道这本书,大概是在2016年,在有书平台上听到这本书的音频版,当时候就惊呆了!怎么会有这样既简单,又深刻的书啊,语言很通俗,但道理讲的眼前一亮。当时候对这本书感觉就是惊为天书。直到2020年才完整的读完这本书,那时候正好是疫情在家里,读这本书的那几天满脑子都是书里的内容,有些魔障了。
李笑来说这本书无法准确归类,我读完了之后非常认可他说的这话。这本书确实很难归类,可以把它理解为励志书,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工具书,可以理解为哲学书,也可以理解为心理学,这些都是对的。在我的认知里,这不是一本可以随便读读的书,它是一本能够长期的反复翻看的书,是一本可以打开人的思维认知的书。
这本书里面有非常多的经典金句,列举了下。比如
1、成功从来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2、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多半于事无补,因为时间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管理的焦点应该是自己。
3、人们可能会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有的人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当再次遇到学习机会时,还多了一个理由:“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而有的人则在心里想:“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所以决定学习 ”。
4、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5、获取更多知识几乎是我们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能力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6、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就观察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但是没想过要去的地方。
7、有些人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应该仅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情,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说来说去,是顺序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8、所有真正执行到底的计划,都是因为其目标现实可行。有了目标就就可以倒推每个实施步骤,最终自然的形成计划。
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事实上,无论变化多快,计划总是要有的,只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变化,应该以自身的情况分析自己究竟适合制定多久的计划。
9、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再烂的开始也好过空想,干就是了。
10、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
书里面的精彩内容非常多,今天主要分享两点。
1、积累、复利的力量
在利率的计算上面一般分两种:一种叫单利,一种叫复利。说的通俗一点,单利很简单,就是本金固定,到最后一次性结算利息。复利就是利滚利。
听上去很平常,但是复利的威力远远地超出你的想象。
假设2005年的时候,有两个年轻人,同样用10万块钱做投资,一个存了银行的定期,每年是4%的回报率,用的是单利(我们知道,银行的定期存款,在存款周期内是单利);另外一个买了银行理财,每年5%的收益率,然后使用的是复利。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拉长,复利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单利的收益。到第20年的时候,复利的收益已经比单利多了四成,到第50年的时候复利收益已经是单利收益的四倍,如果能够到100年,复利收益差不多是单利收益的25倍了。
划重点:
复利的力量与神奇之处在于,尽管本利的增长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相当缓慢,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积累),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最终呈指数级增长。
复利效应同样也体现在个人成长中。
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进步也是巨大的,大概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描述,
每天进步一点点,365天后将是一个飞跃的改变
如果等式1告诉我们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
那么等式2则告诉我们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
所有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下面这是一张“成长曲线图”
仔细观察一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能明白,从出生开始,所有人都不断习得各种技能,不断积累,只不过很多人在20岁以后就停止了学习,所以没有机会在自己的未来体会到复利效应。然而,少数人在20岁以后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们不仅是终生学习者,还是“终生成长者”—只有成长了,才说明把“学到”的东西“做到”了。只是学有什么用?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跨过那个拐点(或称“里程碑”),然后“扬长而去”。这是复利效应的威力,适用于任何终生成长者,跟长相没关系,跟基因没关系,跟家族遗产也没关系。从这一点来看,复利效应貌似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公平的效应。
这本书的主旨非常简单:时间不可管理,一切全靠积累。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相信积累的力量,随着时间推移就能取得想要的结果吗?答案肯定不是,严格上来说,我们付出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让它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先天的智力体力,而在于「注意力的分配」。所以人和人最终的差别,就在于「注意力分配的差别。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其实是公平的,因为你的注意力确实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弃。那结局是好是坏,其实是你自己选的。
具备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几乎是一切所谓“学习能力强”的人最基本的素质。有没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有很多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一时一事、凡事定点等等。今天主要介绍三种。
1、禅修。通过坐享(即,所谓“打坐”或者“禅修”)练习,可以使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使大脑灰质变厚。把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某件事情上(例如你的呼吸),然后保持。
禅修——最终的目标是可以在越来越长的时间里自如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控制被集中的注意力。感兴趣的学长可以一起修行传齐的观自在课程,让你心思清明,离苦得乐。
2、断舍离。提高专注度的另外一个关键是整理你所处的环境,让它不再杂乱无章。高效率、高产出的工作需要使用大脑空间,但是周围环境内的物品会与工作争夺这宝贵的空间。使用我们要使用断舍离,这方面可以和我们传齐的陆勤姐姐学习。
3、运动。《运动改造大脑》一书说的是运动对多动症有良好的疗效。多动症的明显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烦。运动不是减肥那么简单,而是在改造我们的精力。每个人的精力就如同电池,因此我们不妨把人体的精力称为“精力电池”。每天睡觉、吃饭就是给自己充电。多数人都是充满电后再出去工作、学习等。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精力充沛地忙活到深夜,而很多人到了下午就很累呢?可以理解为精力电池的容量不足。持续的运动,能让电池容量变大,让精力更持久。
分享一个词组,“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由三个动词构成的句子;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不是“学啊学啊学”的意思,更不是所谓的“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要先学会学习这件事儿然后再去接着学习。其实就是学习如何学习——具备元学习能力之后再学习。
用书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分享,
愿我能从容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敢于改变我可以改变的,
也愿我有智慧分辨这两者间的区别。
相信积累的力量,相信复利的力量。
时间可能是我们的敌人,也可能是我们的朋友--时间究竟是敌是友,就看自己的了...
传齐周六早读100期,真学真干真分享,我是领读者臧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