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尽管黄老板有更多的钱,可在小伙伴眼里,老曹更牛一点。
其实这群小伙伴,谁也不比谁差多少。优秀是可以传染的,老曹的小伙伴们,无论是否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在接近三十岁的年纪,都有了一份可以支撑自己生活的事业,而小伙伴眼里的牛,只是源于老曹长久以来这份追求优秀的坚持。
对自身生活的不满,大概是老曹这个年龄段普遍的现象。尽管老曹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投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却也无法阻挡自己羡慕别人的心,就像那些羡慕自己的人一样。
老曹把这种心态称为围城心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围城,自己生活在里面,别人生活在外面,里面的人永远都在羡慕外面的生活。
老曹媳妇喜欢听老曹讲他小时候的生活,对于晓帆而言,老曹的童年太有意思了。不过老曹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的童年有什么好的,反倒是羡慕晓帆这些城里孩子,从小能参加各种兴趣班。老曹羡慕晓帆能弹一手好钢琴,还能歌善舞,能娶到晓帆这样的媳妇,老曹太知足了。
老曹的童年,跟所有农村孩子的童年一样,整天撒野了玩。老曹跟晓帆说他小时候捉迷藏会躺在麦田里,晓帆就在想象着躺麦田里的感觉,风轻轻吹过,麦穗随风摇荡,晓帆觉得好浪漫。老曹跟晓帆说他们秋冬季节会在田地里烧土豆吃,晓帆又想象着坐在篝火旁闻着烧土豆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老曹也会跟晓帆讲,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他满身泥土都不好意思进家门,有时候吃饭点到了,听妈妈一遍一遍的喊,他虽然肚子饿的咕咕叫,却宁愿悄悄的躲着,等待客人走了他才会回家,尽管回去免不了一顿数落,可总比自尊心受伤好得多。刚开始晓帆无法理解,小孩子怎么会在意这么多,如今晓帆已经理解了,老曹如今这么在乎面子,这么要强,也是有小时候的影子在里面的。
想起童年,晓帆自然是少了很多乐趣的。在晓帆的记忆里,她的童年是在各种培训班中度过的,即便是哭泣,也无法阻挡爸爸妈妈送她去培训班的决心。如今晓帆参加工作,尽管在认真的干着工作,却真的不如老曹这般自律。晓帆很佩服老曹每晚坚持看书写作,老曹说这是他的兴趣,其实老曹只是想这种笨拙的方式来培养一个自己的特长罢了。晓帆翻遍了脑海,也想不起来自己到底还对什么有兴趣,晓帆觉得从小无趣的生活耗尽了她的兴趣,越这么想就越厌恶自己的童年生活。
正如老曹所说,优秀是会传染的。刚开始老曹每晚看书写字,晓帆便一个人在客厅刷剧,再后来晓帆觉得刷剧无聊,便跟着老曹翻看几页书,再往后,便也能陪着老曹看书。老曹一直觉得,晓帆心底里还是追求上进的,晓帆放弃刷剧,并不是真的觉得刷剧无聊,而且觉得跟老曹比起来,自己太颓废,不过这只是老曹猜的。尽管晓帆反感各种兴趣班,可晓帆内心是追求优秀的,自小到大的成绩单就很能说明问题。
曾经跟老曹一样肆意生长的农村孩子,如今已经到了而立之年。老曹一直相信,那些参加过各种培训班的同龄人,相比较而言总归是要优秀一些的。尽管晓帆说她烦透了小时候上各种培训班的生活,尽管晓帆羡慕老曹无拘无束的童年,可在老曹心里,根深蒂固的认为,他的童年是虚度的,老曹如是说的时候,晓帆心里就会产生一点恐惧,晓帆害怕老曹会如自己父母逼自己上培训班那样,逼迫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
天下父母大概都是如此,总会把自己的理想加在孩子身上,老曹,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