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李雪的新书《走出剧情》。她说,“如果你的生活中有这么一个人,只要与他相处,就会被激发出各种强烈的情绪,无数的纠缠和痛苦的感觉,那么这个人就是你对灵魂伴侣——专门‘修理’你的人。不,专门‘引导’你修行的人。”
如此说来,我是遇上了,并与其结了婚,生了子,且有十五载了。不过,灵魂伴侣的感觉却始终没有找到,纠缠、痛苦却是常有的。
这厮自诩是个粗人,说话不经大脑,火一点就着,一急就窜,钻天猴儿似的,好在是火药量不多,只要着完,立马认怂,赔礼道歉,痛定思痛。以前以为,这是性格使然,现在当我带着觉察去思考,他的“剧情”还不少呢。
举例为证!
前情回顾:
前几天在一个知名的公号看到安徽老农种的水果萝卜滞销,造成极大损失,想着表达自己的善意下单了一箱。事后给这人说了原委,强调了初衷,他当时未置可否,但确是知情了。
昨天萝卜取回来了,因它而引发了一场互撕大戏上演了。
“你买的这是几斤?”
“五斤吧,好像,没注意。你尝了吗,好吃吗?”
“糠了,而且包装的太不用心了,胡乱放到一个箱子里就寄出来了。”
我表示无所谓,“不是为了表达善意吗,即使萝卜坏了又能怎样,我们的初衷达到了。”
“那他们也太不负责任了,我们是客户,客户是上帝,最起码的尊重得有吧,至少得好好装箱,太不负责任了,以后买这样的东西要慎重!慎重!慎重!”
看着对方那痛心疾首的熊样,我似乎是买萝卜瞎了眼,猪油蒙了心,千万巨款打了水漂,罪孽深重。
麻蛋,不就是一箱19.9的萝卜吗?
“OK,既然说慎重,你告诉我买萝卜怎样才算慎重,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早就跟你说过的,你知道的。你所谓的慎重是要到生产地去考察吗,鉴定吗?”
“至少得买值得信赖的。”
“现在买的就是很信赖的一个公号上的,创建公号的人出了书,我觉得她就值得信赖。”
巴拉巴拉……唇抢舌战,指责抱怨,打击报复,大战三百回合。
第二天上班,浑身发冷,疲惫不堪。连续感冒咳嗽两周的我是体力不支,不能从容应对这样的消耗战了,只好提前请假回家。
“怎么回来了?”这是示好的表现。
“冷,可能发烧了。情绪也不好,昨晚太生气了。”
“让老家婶子给你做点药丸子吃吧?”本来是良好的开端,就因为这句话急转直下,剧情反转。
“什么药丸子,药丸子能治疗情绪吗?情绪不好我是有病啊?”
巴拉巴啦啦……又是三百回合 。
三小时后,敌我双方都冷静下来。在李雪的带领下,我察觉到这是两个各带剧情的人在对战,令我们不舒服的并不是对面那个人,而是对方根深蒂固的木马模式。
“心理发育停留在自体水平的人,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看不到别人的存在。”
通过反复对照,某人正是此物种。
他处于全能自恋的状态。商家没有好好包装萝卜,让他感到愤怒,因为在他的幻想里,我付出了金钱,你就应该尊重我。一旦被捕捉到敷衍的信号,就会直接启动对抗模式,将对方钉在道德的十字架上审判。因为无法控制商家,当面指责,于是将对他们的愤怒投射到我身上,指责我的不慎重,轻信他人。
而我,偏偏又带着极低的自我评价模式。因为童年听到的负面评价太多,为了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一直工作努力,积极上进,成绩也算出色。即使这样,最不能听到的还是指责我事情做不好的。
对于不良情绪和表达,他不去选择倾听和看到,而是提议用吃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是处于自恋状态不能看到对方的表现。
我因为这种漠然的回应而感到被忽略,童年不被肯定和重视的应激模式立马应战。
于是,两个有戏的人,戏码不断。
感谢这份觉知,感谢认识李雪。
“大部分人的童年都不怎么幸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创伤,各种内在剧情会使我们偏离真相,看不见真实的对方。没关系,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去认知自己内在的剧情,去察觉内在剧情并不等于真实的世界,渴望看见、了解真实的对方,那么童年的创伤再大,也一样能够过好日子,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看在李雪“劝架”的面子上,下午双方终于坐下来正常沟通,表达感受,开始说人话了。
我们把剧情倒回到我因发烧提前回家的那一刻,他这样说:“发烧了?本来就一直感冒着,昨天还生了那么大一场气,心里肯定不舒服。,来抱抱。”
N秒后,我泪流满面。
被看见,被允许,被爱的感觉才应该是亲密关系的终极密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