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之莎士比亚故事篇
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昨晚分享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李尔王》篇中的讨论。首先是师兄看完这篇引发出来的结论“行动比语言更重要”。我深有同感,有时候相比别人华丽的语言,我更喜欢他用实际行动体现出来。即使不抛开康老师说的目的性,我可以理解为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正因为更有说服力,所以目的不纯的时候并不能轻易看出来。这也提醒着我们除了自身做事要行动跟上语言外,看人也不能单纯只看他的行动来辨别一个人语言的真实性。
真傻or假傻的李尔王
“李尔王作为一个国王真的这么傻吗?仅凭两个女儿的一面之词就把国土分给她们”康老师的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是啊!作为一个基本的普通人的我们都不会轻易相信这些花言巧语,为什么李尔王就相信了呢?一开始我以为这仅仅是一种戏剧的表现形式,想要讽刺这个国王的昏庸。经康老师解释,原来是他位置的特殊性导致的。在李尔王的意识里,作为君王,他对爱的要求当然不能只像普通父亲一样,应该比普通父亲要更厉害更伟大,而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花言巧语恰恰迎合他这个身份的需要,况且是在朝堂之上就更加不能打击她们的话,一旦打击她们的话,以后大臣们说话就会降低门槛,就会随意很多,这无疑对他的权威构成挑战。作为一个君主来说,大多还是希望自己是个闪闪发光的存在。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国古代一些贤明的君主,虽然能接受直言进谏,但有时候大臣太不给皇上面子的时候,难免也有生气的时候。像我们熟知的李世民,有一次魏征在朝上直言进谏,与李世民廷争面折,据理力争,不依不饶撅皇上面子,气得李世民一抖袖子,散朝。李世民回到后宫,和长孙皇后说起此事依然气愤不已,并扬言要杀魏征。不正是因为被损了威严吗?
这种案例即使放在现代也有教育意义。我们在职场上说话的时候同样如此,不能轻易损了上司的面子。我也想到一个不是特别相关的问题,怎么区分是阿谀奉承还是情商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