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类型的演变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政治发展为切入点,从人类社会发展、政治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关系,政治领域对人类社会发展出发,以发展观为立足点,研究国家历史类型的演变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本章主要解释发展观的问题,首先必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起;其次是研究政治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和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关系;再其次才能进入政治领域本身。政治领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和其他的社会子系统处于密切的互动关系之中,离开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离开和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相互关系,政治发展就不可理解了。发展观,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如何认识发展、如何描述发展和如何估价发展。认识发展,就是要弄清发展的原因、动力、方向、后果等问题,形成对发展问题的一些根本性的观念,描述发展,就是解决在发展中所显示出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个别与普遍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从而对于发展的进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状况给出一个比较清楚的画面。估价发展,就是解决对发展中的各种事物的具体衡量标准、具体观察角度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问题。从上述中,详细介绍了发展观的三方面的内容,并从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引出政治发现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关系。政治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研究政治问题应从社会整体性出发,纵观全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出发,从中发现政治问题,探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来维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的。
(一)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原始社会是以亲族关系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法。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而无习惯法和政府权力。在典型的原始社会里,没有专职的领袖。年龄与性别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如有争执就按照传统准则进行调停,人们普遍遵守这些准则。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会,形式多样。有些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有些则以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部落组织是某些原始社会的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始社会都有这一特征。根据文化进化论者的学说,有些原始社会保持著平均主义的性质,但另一些则已经逐步变成等级制度的社会,并进而发展成为酋长领地,其组织形式更为复杂。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原始社会。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产品的剩余之后,就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被破坏,而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所代替。原始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当环境稳定,与它种文化接触又有限之时,这些社会不易变化,至少变化速度不易觉察。而西方文化则是由此发端,不停地发生急剧变化——有时以爆炸性的速度变化着。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缘家族。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二)奴隶社会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奴隶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五大社会形态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社会形态即为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瓦解后出现的人剥削人的社会。以奴隶主占有奴隶的人身、实行超经济奴役为主要特征。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能够生产剩余产品,从而使奴役他人变为有利可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剥削人的形式,即奴隶占有制。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中俘虏的外族人。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也日益加深,其主要形式是债务奴役,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往往被债主卖到其他氏族部落充当奴隶。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作为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和其他被剥削者工具的奴隶制国家应运而生。瓦解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善、生产技能的积累、劳动分工的发展,奴隶占有制的生产关系日益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矛盾。在奴隶社会末期,出现了一批由奴隶主阶级中产生的大土地所有者,广大自由民逐渐沦为与奴隶处境大体相同的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奴隶占有制国家通过长期的不同形式的革命性变革,逐步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大土地所有者演变为封建主,奴隶和自由民转化为农奴。以剥削农奴为主的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取代奴隶占有制为主导的生产方式。
(三)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剥削其他阶级。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本质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就是对其生产关系的破坏,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都是旨在改变封建土地所有,从而改变整个封建制度的阶级斗争。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力。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对原有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有能力扫清一切有悖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如“天赋神权”、“三纲五常”等思想,男耕女织等生产结构,最终推翻封建社会,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四)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商品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决定性的形式;资本占有生产资料;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与现代化社会形态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近代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人类文明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现代社会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五)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共识范围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还为实现,先不做具体阐述。
总之,从上述五种社会形态来看,社会生产的发展从经济生活发展是将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息息相关。所以,人类社会形态的更迭,便可以归结为不同的社会控制形式的更迭和交替。
二、政治发展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关系
衡量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三个标准,第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性质。第二是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是,人类社会控制的性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个国家发展是不平衡的,那政治发展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呢?政治是特定的社会主体维护其根本利益的特定方式和由此而形成的特定关系,这是它广义的解释,而狭义的政治则是指阶级、国家相联系的政治。政治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主体结构功能的发展,二是行为方式和手段的发展,三是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的发展。因此,在研究政治发展问题时,要与经济联系起来。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六个因素,而其中的强制方式、占有方式,生产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政治支持系统相关。同时,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另一种方式。可见,政治对于国家历史更替的重要意义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政治、文化、经济亦息息相关,是构成社会子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政治领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政治尤其政体,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重要,一个国家的优劣与政治有极大关系,甚至于直接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社会发展:指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出现从个人到社会总体的自由延伸,个人的自由延伸到社会整体关系面。包涵个人的物质及精神自由发展到社会层面,并取得社会化的一致。这其中包含经济、人文、政治等一系列的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可见,政治领域对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不容忽视。国家政权的更迭对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从人类社会发展、政治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关系、政治领域对人类社会发展中认识国家历史类型的演变,对我们探索历史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