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白话】孔子说:我的理想没有机会实行,干脆乘着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的大概就是由吧。子路听了喜形于色。孔子说,由呀,你爱好勇敢超过了我,但是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适用的木材呀。
在乱世中,孔子希望上位者能行得正,做一个明君,可以起到表率作用。希望国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于是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也好比如今,一个人才到了一个公司,不被领导重视,思想理念也不被公司认同,才华被埋没,无施展空间,也想毅然决然离去,去选择合适自己的公司的。
孔子认为只要自己说走,子路肯定会不加思索就选择同行的。因为子路忠于孔子,极力维护、誓死追随孔子,所以只要是孔子要做的事,子路都百分百赞成。
孔子夸赞子路的勇气可嘉,子路非常开心,说明子路性格直爽,喜怒都在表面,不会藏着掖着。
孔子说“无所取材”,可以把它翻译成:可是我们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因为要做一种可以渡海的木筏,木材一定要很特别。也表明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期许,希望子路更好。
另一种说法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做木筏出行,子路就莽莽撞撞,孔子说走子路就跟着走。意在侧面提醒子路,不能光有勇气,还得有智慧,有自己的思想,懂得思考、能分辨是非才好呀!
子路性子直、莽撞,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行动力强,勇气可嘉,可少了些思考,是不可取的。而且他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会坚持去做,不懂得因时势变化而作改变。所以最后因愚忠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是个悲剧呀!
如果他能明白:“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原也。”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通过子路的事让我们明白,一个人不能太执着,要懂得分辨是非,要灵活懂得变通,才不会走入死胡同,以悲剧收场。
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一旦认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人还是要懂得变通。一味地固执,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中而难以自拔。
那怎么才不会固执呢?答案是多学习。
“学而不固”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学习,因为只有学习了我们才会有不一样的认知,才懂得分辨是非,不固执己见。
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事,再坚持执行,走上人生正路,这也就是孔子所期望的“择善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