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可能会遇到这种问题:有些孩子不能准确明了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算术题目。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总会有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和迷茫。比如,在计算( )—4=9和100÷25=( )这类题目时,有些孩子可能会用合适的计算程序来解决问题,有些孩子则能应用自己掌握的数字事实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们学会灵活熟练的运用数字,而且要让他们意识到了解数字之间的关联有助于他们根据已知的计算结果来理解新的问题,这种能力称之为对数字的"数感"。
那什么是数感呢?数感是指人对数与运算的理解、感悟,这种理解和感悟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迅速做出数学判断,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有用的策略,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通俗的讲:就是对数字的感觉——在不同的情境和语境下,孩子们对数字开始产生"感觉",这种"感觉"是运用计算策略和有效利用数字来解决问题的基础。)例如:在计算25+26时,可以根据25+25=50,迅速推算出结果。
结合最近读的《玩游戏,学数学》一书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游戏去刺激孩子建构数学概念。例如:“0的认识”这一内容时,联系生活创造故事情境,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首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接着继续演示课件:老四回到家什么也没采到,妈妈严肃的批评了他,妈妈说:"做事三心二意是不能够将事做好的。"小白兔可后悔了,他想明天去拔萝卜的时候一定要改正三心二意的缺点。第二天,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四改掉了它的坏毛病了吗?教师出示下一个例题并提问:地上一共有多少根萝卜?老四采了几个萝卜?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这样的一节数学课,让原本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被故事情节牵引着,不仅认识了数字“0”,而且对“0的意义”印象非常深刻。
每个数字都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基数与序数,它们可以把数字和相应的物体集合联系起来,例如:孩子们会逐渐认识到四根蜡烛、四个轮胎、四块糖之间的共性;三只熊、三只碗、三把汤匙…所有这些物体都有助于孩子们理解三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数字可以用来指代集合的大小,例如:一袋糖、一盒蜡烛、一箱碗……慢慢的孩子会体会到数字之间的量就等同于数字的基数。
对于单一的计数顺序是从一列数字开始的,并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进行背诵,一旦孩子们有信心从1开始计数,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任一数字开始计数。例如:从7开始计数,要比从1开始计数的要求要更高、难度更大,因为这样就像要求孩子们从歌曲或诗歌中间开始唱完整首歌曲或背整首诗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