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零露
为什么《白蛇传》这样一个故事,大家一看再。不过就是告诉我们在爱情发生的时刻,连对方是蛇你都不管,何况还有其它的条件,而这样的情感一生能有一次都无怨无悔,如果一生都没有一次才是最大的遗憾。
人在初恋时候都是白蛇和许仙,身为父母之后变成法海,这其实就是角色不同的转换。角色有不停在变,每个角色都不同立场。人除自己之外,看到更大的立场,这就是美学。
《三国演义》之所以是一个大的美学时代,因为它立场多,前面我们读曹操,现在读曹丕时候会发,他们角色其实都在倒错。帝王不像帝王,作为帝王的曹丕如此忧伤。
正是这样一个倒错,让人性得到弥补,使人有了一个完整的人性,在美的世界是完全平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也许在曹丕心里还记得,曾经和弟弟曹植一起在打闹的情景,可是在争权夺位的政治斗争中,他还记得自己曾经天真过,文学就是为人最后的天真一份净土。
正如佛洛伊德心理学中所说:白天的我和晚上的我,刚好是两个相反的我。白天一切不能满足部分,在夜晚的梦里得到满足。艺术的创作也是对人生活一种弥补,在艺术中表达的常常是现实中所不能做到的。比如说苏轼,越不能退隐,越写退隐的诗。
《杂诗》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作为一个建都的帝王曹丕,心里有一种流浪感和无常感。相比弟弟曹植的诗,反而曹植的诗比较华丽。
曹植做为一个备受宠爱的小儿子,在他的诗里有一种骄纵。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丕的流浪感是一种孤独,曹植的流浪感是一种快乐,一种冒险的快乐。曹植身上有一种贵族家庭的华贵,习惯华贵人就容易堕落,这也他最后没有权力的原因。
曹操和曹丕身上都有一处不稳定感,这种不稳定感会使他们谨慎。有稳定感就会变成曹植。父子三人,三个不同的诗风,可以看出来曹丕无常感和曹植华贵的诗风都是从曹操处来的。
曹丕和曹植一辈都是在斗争,表面上是争权力,其实在文学上也在斗争。虽然赢了权力了曹丕,在文学上一辈子输给了弟弟曹植。
如果嫉妒不能转成欣赏和羡慕就会变得很可怕,也许正是从小在文学上被弟弟的压迫,最后变成曹丕的一种阴狠。曹丕身边建安七子,有才华的人都可以欣赏,唯独对自己弟弟没有欣赏。
总是觉得曹植一直受打压,可是他的文学才华也是对哥哥一种压迫。美而不让别人受伤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生命其实是一个共同创造的过程,而将对人的嫉妒转成欣赏和羡慕,是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