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前三课是学习有关小车动力的内容,分别是:以垫圈的重力驱动小车;以气球的反冲力驱动小车;以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这三课的学习解决了任务一——让小车拥有自主动力,而任务二是要让小车能够运载一定重量的货物,那么我运载的货物有没有达到规定的重量呢?就需要一个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由此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学习。
引入环节:引入部分采用上方的复习引入,以任务驱动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整个单元的脉络,以及带着目的的去学习每一课。
探究环节:探究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首先通过一个微课视频先简单了解弹簧测力计,然后1.学生自己去观察弹簧测力计各部分结构,2.小组讨论各部分结构各自有什么样的功能。学生分享过后,教师提出: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功能,那弹簧测力计该如何来使用呢?聚焦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表盘上标注了哪些信息?该怎么样来读数?它的每一小格,每一大格分别代表什么?并且1N的力等于多少重量呢?带领学生认识完刻度板之后,再提醒,使用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学习了刻度板之后,能说出视线要与指针平齐和不能超过最大量程这两点,但“调零”这一点可以通过让两个同学上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同样的钩码,实验发现同样的弹簧测力计,同样的钩码,但是两个同学却读出来不一样的数值,通过大家一起来分析原因,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调零”这一步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大。
探究二:体验1N,2N,5N的力
学生小组内轮流去尝试1N,2N,5N的力分别有多大,再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重量与这三个力接近,为下一个活动,选择身边的几个物体来测量做好准备。
探究三:测量身边几个物体的重量
以小组为单位来测量三个以上的物体,通过上一个活动,学生已经对在量程内能测量哪些物体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很快的完成本活动。通过力与重量的换算(“1N≈100g力”),学生就能算出在训练时,应该选择运送哪些物品,才能达到运载小货车的“货物重量”要求。
小结: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题目,来检测本堂课所学知识,起到梳理巩固的作用。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都很简单,要让学生读懂刻度板,引进力与重量的换算能帮助学生与现实生活建立更好的联系。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调零”和“视线对齐指针”都是影响最后测量结果的重要步骤,以及超过测力计最大限度后,弹簧测力计有什么样的变化,都是需要学生去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