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出名莫过于瘦西湖和小金山。瘦西湖与小金山,意在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借景。“借来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去扬州,必去瘦西湖。记忆中,烟花三月,才是扬州的最好时节,唯有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有自己的见解。何谓瘦?不掩饰、不造作而已。那只有严冬,才能呈现其貌。
新年未至,江南已洋洋洒洒下了几场小雪。雪不大,却恰到好处,不像往年,举国雪灾。新年的假期尽管只有很短的三天,然而却足够让我身临其境地领略一次扬州风光。
乘车北行,过长江,经无锡、泰州,转至扬州,历经两个时辰。江北的气温,比江南低的太多,从傍晚水池中厚厚的冰层即可感觉的到,给我一种重回北国的错觉。
安顿好下处,已近黄昏。宾馆外不远处便是步行街。或许因为寒冷,时间尚早,却难见一个人影。路灯三三两两的闪着,背光处一片漆黑。扬州的夜,一片沉寂。
好在饭店尚未打烊。觅得一家本帮菜馆,掌柜倒是热情。叫了一份大煮干丝和清炖蟹粉狮子头,上菜尚需等候,我却憧憬着干丝的刀工和狮子头的火候来了。
不消片刻功夫,菜已上桌。砂锅里,丸子与翠叶相间,入口鲜香软糯,倒也做的精致;干丝却多少欠点刀工。惟有两菜的汤汁,清淡寡味,草草扒拉了几口,旋即离开。
翌日清晨,我们早早收拾好行装,乘车驰往瘦西湖。时间尚早,抵达景区时,太阳尚未升起,晨练的老人们四处赶来,欢声笑语渐渐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入景区右行,延长堤向前,因为春季尚远,堤边杨柳毫无半点绿意,光秃秃的枝条,略显苍劲。堤外湖中,落叶交错,层层叠叠,还隐约可以看到残留的荷茎。不难想象,烟花三月的扬州,风景应是多么宜人。
长堤走到尽头,便是徐园。徐园很小,虽地处江北,却极尽江南园林之妙。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院内池水与园外湖水相通,听鹂馆、疏峰馆等楼台亭榭的倒影,与池中枯荷相映成趣。
出徐园过小虹桥,便是小金山。小金山四面环水,其名来自于镇江金山,身形略小罢了。小金山之小,方衬出瘦西湖之瘦。出月观离小金山西行入湖心,直达钓鱼台,眼前湖面顿时开阔了许多。
钓鱼台和小金山一样,三面环水,和对岸的五亭桥及西南的白塔成鼎足之势。钓鱼台西、南各有一洞,一洞衔桥,一洞衔塔,远处景物,尽入洞内,实乃奇观。
回经徐园西行,过桥入莲性寺,方可接近耸入云端的白塔。冬日里暖暖的阳光,早已驱散了层层雾霭,万里晴空偶尔飘来多多白云,在阳关的映射下,更显白塔的挺拔雄姿。只是年久风化之故,塔身略显斑驳。
出寺北行,便是与钓鱼台隔湖相望的五亭桥。宽阔的湖面上,五亭桥犹如一条华美的玉带,横卧其上。十五个桥洞,孔孔相连,洞洞相通。青石桥基,雕砌的十分精巧,将桥上五亭,映衬的有如出水芙蓉。
过桥北向为熙春台,略西行南转不远,过山间栈道,便是廿四桥,远远地与小金山分居东西两端。经过数百年战火的洗礼,文人墨客笔下的廿四桥,早已堙没在荒烟衰草中了。今日的廿四桥,乃是后人臆造,汉白玉的栏杆,汉白玉的台阶,少了几分沧桑,多了几分灵气,却有道不完的兴衰,言不尽的怅然。
出廿四桥景区,南行经友谊厅、游乐场和松柏竞翠景点,便回到了起始地。太阳一阵强似一阵,若不是远处背阴处遗留的积雪,不得不使你怀疑这是否还是三九寒天。
伴随着悦耳的丝竹声,我们踏上了返程。延行的道路依然开阔,温暖的阳光依然没有带来多少人流。回顾小金山之秀,瘦西湖之狭,以及冬季毫无掩饰的木石之突兀,面对枯枝败叶和星星点点的人流,终于体味到我心中所要领略的扬州西湖之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