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天歌上小学四年级,昌盛老师他的数学老师。天歌数学成绩好,理所当然当了数学课代表。昌盛老师虽然是数学老师,但文学功底也厉害,和学校其他教语文的老师合办了一本油印版的校刊—《芽》,经常在上面以“原野”的名字发表散文、或是短篇小说什么的。写一些校门前那条河,或是关于学校后面那片山的故事。天歌语文成绩不如数学成绩好,对文学的兴趣却浓烈。在那个课外书籍缺乏的时代,小学图书室里水浒、三国的连环画已经不能满足阅读需要了,每个星期油印的校刊显的弥足珍贵。校刊上能够刊登自己写的文章的话,那是莫大的荣耀。每次校刊油印出来,全校师生必定争相传阅。如果天歌自己的文章没有被刊登,他会首先拜读原野的作品。原野写过一个连载的小说。写一个山村少女名叫杜鹃,保护当地特色植物的系列故事。后来天歌想,哦,这是模仿的东北那边救丹顶鹤姐妹的故事啊。昌盛老师还会游泳(天歌他们习惯称之为洗澡),夏天下午的课上完后,昌盛老师会在校门口喊一句,要洗澡的跟我去啊。不太会水的天歌就跟十几个孩子一起,跟着昌盛老师飞奔到校门前的小河里去洗澡,小河不深,昌盛老师会小心翼翼的照看每一个孩子,十几个孩子爽朗的笑声引来不好意思下河的女生们的艳羡。昌盛老师的姑娘也在学校念书,只有她敢站在校门前看几眼自己的爸爸和另外的男孩子愉快的在河里玩耍。现在哪有这么大胆的老师?敢私自带十几个小学生到河里游泳!
天歌读完小学后,上了在乡里的初中,昌盛老师也被调到乡里的初中了,还当了天歌的班主任。毕竟是老熟人,天歌又当了数学课代表,和昌盛老师配合默契。遗憾的是昌盛老师没能参与进去初中校刊的编委。校刊的名字也长大了—叫《树苗》。天歌给自己也起了个笔名田园,模仿昌盛老师以前的文风,写小说、写小诗积极的投稿。昌盛老师偶尔会在自己的宿舍炖一锅菜,喊天歌和以前小学的几个学生去打打牙祭,吃完天歌和同学们抢着收拾完碗筷,遇到不会的数学题昌盛老师会给他们开开小灶,唯一可惜的是夏天没有游泳的地方了。昌盛老师虽然是小学调到初中的,但教学能力不差,8个班,他带的两个班的数学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占据前三的位置。天歌也配得上课代表,数学考试单科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五。到了初三,昌盛老师给班里五个学生定了考县重点高中的目标,包括天歌在内,其实天歌的综合成绩只能排在第五。天歌对老师很是感激,因为种地的父母从来没有在学习上给自己定过什么目标,昌盛老师的引导让他有了强烈的冲劲,一定要考取重点高中,考取大学,不要像表哥表姐们初中毕业后进城当服务员或是学理发什么的。
到了下学期,政府财政资金短缺,听说昌盛老师他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一气给昌盛老师他们发了四箱洗衣粉和肥皂抵两个月的工资。作为班主任的昌盛老师,和其他班里代课的老师一合计,把洗衣粉、肥皂集中起来分成了48份,让班里学生每人买一份。当时大概是12-15块钱的样子,天歌想着家里连学费都经常欠交,哪好跟父母开口要这笔钱了。再说家里洗衣服哪用得上洗衣粉了,都是挖的树根什么的熬的汁啊。
第二个星期,班里只有天歌和其他四个学生没有带钱买洗衣粉,昌盛老师头一次生气,让天歌他们五个学生罚站了半小时。天歌对昌盛老师的好感、尊敬一下子消失殆尽了。为人师表的老师怎么可以强买强卖,还找理由罚站,简直就不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罚站过后,天歌再没有去参加过昌盛老师的辅导,数学课代表的事情也不上心了,能推就推。还好,他顺利的考上了县高中,成为了班里的那幸运的2/48。
高中三年,天歌没回初中看过老师,大学有了QQ也没有和同学们打听过昌盛老师。毕业参加工作后偶尔能从初中同学那里听到昌盛老师的消息,但从不多问。事实上,初中离校后,他再也没关心过昌盛老师,没有任何联系。
只到工作后的第四年,单位因为经营困难连续3个月发不出工资了,天歌眼看着银行卡里的钱被房贷、话费、水电费、煤气费、电视费、不到一岁的儿子奶粉钱消耗干净后,找自己在工地上做活的弟弟借钱时,他想起昌盛老师了。
昌盛老师的笑容,昌盛老师带他在河里游泳,昌盛老师请他在宿舍吃饭,昌盛老师给他定考高中的目标,昌盛老师给他辅导的那些场景全都回来了。
他想给昌盛老师打个电话,却找不到昌盛老师的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