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在“喜马拉雅”上订阅了付费节目——田艺苗《古典音乐很难吗?》。田艺苗,上海音乐学院老师,节目每周一个主题,全年624期,312期讲解+312期精选试听曲目。目前更新到103期,我听到80多期,有些反复听过好几遍。
这是我在喜马拉雅购买的第一个付费节目,蒋勋老师的红楼梦,那么爱听,听完免费的那几回,也就作罢了。我买时差不多三百,现在降价了,只要两百,推荐给大家。
田艺苗一口软糯、细腻的江南普通话,并不特别标准,但听来特别清新邻家,她的声音,为这个节目增色不少,一点都不枯燥,很容易听到入迷。
不推荐在开车时听,田艺苗讲解部分信息量大,前后关联性强,不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听着听着就跟不上趟了。每期讲解后的精选试听曲目,其实就是音乐赏析,曲目内容往往与前一期讲解相匹配,认真听,才能发现音乐中的细枝末节,感受到曲目结构和旋律之美。我喜欢在晨跑时听,在跑了无数次的公园里,双腿下意识地交替往前迈去,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耳朵和脑袋,往往因为听得太过入迷而忘了自己在跑步,非常美妙的感受。也可以在不那么困的临睡前,专注听个二十来分钟,一期讲解加一期曲目,心一下就安静下来。
为什么想起要学习听古典音乐呢?人届中年,很容易发现自己陷入无歌可听的尴尬境地。百度、QQ,甚至虾米,这些音乐平台里的热歌榜单,已经没几首“耳熟”的了,更不用说新歌榜单了。再一想,古典音乐里有那么多经典名作,那么多宝藏精华,因为不会听,不得其门而入,无法领略感受其美,还是有些遗憾。凑巧在喜马拉雅上翻到了田艺苗《古典音乐很难吗》,大喜过望,相见恨晚。
听了80多期,那些名词,赋格、前奏曲、协奏曲、交响曲,交响乐团、室内乐、乐章,那些名字,巴赫、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肖邦,从此多了些意味,渐渐鲜活起来。原来作曲并不如我想象般,灵感迸发,乐曲在脑海里响起,把它记下来写成谱子就行。一首乐曲,就如同一篇长篇小说,有复杂而规整的结构,需要严谨而持续的创作……
对于爱乐者来说,这个节目可能浅显了些。但对于我们这些古典音乐的门外汉来说,它至少让我们对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并且把我们领到了古典音乐的大门前。
我还买了本陈丹青的《外国音乐在外国》(就是此前的《陈丹青音乐笔记》),这两个放一起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呢?我很好奇,也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