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素养》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文本中,引言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数字素养?
如今是互联网发展的最迅速,变化最快的时代,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是弊端也日益显露 ,现代媒体使个人变得愚钝、社会变得浅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素养的缺乏。
-
在第一章里,作者把自己的经验、他人推荐的训练方法以及作者对于注意力之运作机制的了解,同注意力控制的素养结合起来。作者认为,我们的学习将从了解注意力如何运作开始,探讨了走神和多任务处理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现代媒体使个人变得愚钝、社会变得浅薄,作者带领我们会探讨走神和多任务处理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之后,通过研究古典和现代关于专注的理论,将学习如何化解走神的威胁。第一章会向你展现如何控制自己最重要的技术性资源——注意力,这对其他四种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
在第二章介绍如何调动注意力,并提出了一个叫“信息力(Infotention)”的概念--将噪声和垃圾信息过滤出去并专注于排山倒海的信息流中有意义的那一小部分。具有目的性的注意力与过滤信息的工具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思维过程。第一、二章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阐释了一个主题,我的朋友、教育科技的先驱凯西·戴维森(Cathy Davidson)将其归结为“互联网中的人类思维”。
-
第三章中,作者从个体在网络中的精神生活转向群体,探讨个体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融入数字文化。作者将集中论述参与的素养,这一技能对那些希望借助数字媒体来表达自我、开展社交、发起号召、组织活动、教育他人或者增进集体智慧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章跟其他章节一样,覆盖了“内修”、“外治”两部分,网络参与一方面是个人的内在技能与策略,另一方面,当许多个体的参与在整个网络上汇集起来,就成为一种外在的力量,也就是协作的素养。我感兴趣的是作者提出的问题:如何搜索,如何获知?当然,原文作者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
-
涉猎完个人层面和人际层面,在第四章作者转而讨论网络社会层面的议题。协作是个广阔而深刻的议题,所以本章既提供了在线协作的宏观视野,也涵盖了微观视角,包括一些创建了成功的、著名的协作机制的人士的访谈实录。维基百科的词条编纂人,在Flickr上添加标签的用户以及提供书签链接的热心人出于自利的目的,在利他的协作机制内开展信息活动,最终为全社会贡献了新知。虚拟社区组织者的工作横跨媒体和人际关系两个领域。在这个地带,你如果不懂得网络上的社交准则就寸步难行;然而一旦你熟悉了这些刚刚诞生的网络社交形式,你将会得到许多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作为网络社交最早的评论者之一,作者从他的经验中归纳出了虚拟社区的优势和弊端。
-
第五章介绍了当下常用的多层次的网络知识。网络技巧涉及多个领域的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具备网络意识,我们得向社会学家学习;社会学还贡献了著名的“小世界网络”理论。如今,任何有水平的互联网使用者都必须了解网络行为如何促进或妨害社会资本的累积。 变小了的世界、网络化的个体、社会资本家,这些都是正在兴起的数字化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二十一世纪:联网很重要。
我们彼此间的联系形式以及我们对其了解程度不仅关系着网络新科技的发展,也与技术网络对现实人际网络的延伸作用息息相关。对个体的自由、机遇以及公平而言,普通人使用技术和媒体的模式骤然变得无比重要。最后一章会将讨论过的实用性素养同隐私、混合文化、版权争端以及数字化公共空间中的公民角色等更加广泛的议题联系起来。
- 而读完这本《网络素养》,我最大的改变是,我觉得我要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审视网络、然后善用网络。
- ——这本书将介绍五种正在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素养 (literacy):注意力(attention)、参与力(participation)、合作力(collaboration)、对信息的批判性接 收(垃圾信息辨识术)、智慧结网(network smart)。当有足够多的人学会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技术之后,健康的新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将会由此而出现。而假如这样的素养不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中得到传播,那么我们将会自我淹没在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缺乏信息(disinformation)、广告 (advertising)、垃圾信息(spam)、色情信息、噪音、以及瞎扯(trivia)当中。
对于每一位拥有电子邮件账户的人来说,信息过载不过只是问题的简单描述。因为数字技术发展而得以自由流动的信息是可以给人增加价值的——假如我们懂得合理的去使用它的话。但是,假如我们不懂得怎么去理解和接受这些东西(或者有选择性的拒绝某些东西),去衡量和去吸收这些东西,并且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并且参与进来,还有也许最为重要的,要学会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要去关闭我们的电子设备,或者是直接远离这些东西——假如我们不懂得这些的话,它也可能带来害处。”
此处为转载,原文请看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869f10101b7ef.html)
-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
- 之前我一直以为互联网弊大于利,因为它给我的感觉就是缺乏分享和协作的精神。但现在明白了,其实不是它本身的问题,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比如说:网民本身的一个网络素养问题,网络这种东西,需要通过观察和参与,你才有可能了解网络社区是什么东西,观察和参与二者缺一不可。
- 第二互联网并非是一个你一用就会的工具,要有智慧的使用互联网,并且基于互联网创造出更多价值,是需要去了解和学习互联网本身的。
- 网络协作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更多人看到这样的可能性,并且更多人掌握了网络素养(network literacy)
- 其实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带来给我们的最大改变并不是工具本身,而是思维本身。假如我们还是以过去那套思维来看互联网,那一定会认为这东西不过是升级版的电视机而已。
5
个人学习网络的8个步骤:探索、搜索、关注、调整、培养、互动、询问和回应。具体内容为:探索:探索多媒体和资源,这是基础,了解某个领域的基本状况;搜索:搜引、RSS;关注、调整:调整你所关注的人,增删,培养个人信息网络;培养:分享或创造价值,以培养关注你的人;互动:和你关注的人互动;询问:你关注的人或关注你的人;回应:回应提问。
3关于搜索引擎使用的技巧:搜索时,想象目标页可能包含哪些词汇;提问时想象可能的答案。加入“如何”、“批评”来寻找指南或不同见解;持续搜索,不单纯为了搜索,而为了探索(Discovery);多关注搜索结果的后续页面,不要只停留在第一页。从之前搜索到的页面提取新关键词,进行新的搜索;要带有批评精神,搜索引擎不是万能。自我判断筛选信息。
作者:饭饱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bb8ea3784a7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书中作者的观点,或者只是认为这本书只是一本充满口水战的一本书,比如说: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505905/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383461/
我觉得这本书是想告诉我们:
- 互联网本身有其一套逻辑,它鼓励的是分布式的分享、协作和创造,假如你认为它可以像学唐诗宋词那样来学,那就错了。它不是靠死记硬背学会的。(遗憾的是,现在很多计算机考试依然是在考察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你只能在应用的过程中体会或琢磨出其中的逻辑,并且尝试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固化这样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