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也是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和《被讨厌的勇气》一样,岸见一郎从阿德勒的哲学出发,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说到阿德勒哲学,不得不提到的便是《正面管教》,遵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不管教的勇气》和《正面管教》同样都在说孩子的“管教”问题。
那么如何“管教”或“不管教”呢?这两者之间有何关联呢?
两本书有一个非常一致的观点:不批评也不表扬。
我们体验一下,当我们去批评和表扬对方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和对方处于平等的位置吗?显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有明确的提出,孩子们随处可见随口能诵。这些词不仅仅是口号,也一定进入了孩子的内心,他们的心里对于这些词汇一定有所衡量,再不是过去“女人听男人的,孩子听大人的”封建社会了。“被尊重”这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想要做到“不管教”或者“正面管教”,首先放弃高高在上的父母形象,和孩子坐在一起吧。
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即使我们万般不愿,我们人生大多数关系是为了迎接和拥抱,只有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的目标是目送远行。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们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所有的引导也只是让孩子拥有远走高飞的能力,让我们可以安心放手。
《不管教的勇气》提出培养孩子自立有三大标准:
一、能自主选择,并为此承担责任
我经常会和我的儿子提起这个故事。我记得我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每周学校都有一次班级集体去学校图书馆集体阅读两个小时的安排。有一次去图书馆,我的同桌给我推荐了一本“看不完的书”。
这本书真的非常有意思,大概是讲一个小男孩去历险,他在刚出发的时候就会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条是穿越城市,一条是进入茂密的丛林,第三条是进入白茫茫的雪山。选择了一条路线之后,小男孩会有不同的旅程。在不同旅程中,小男孩会遇到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机会。每一次选择之后,小男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他可能会平安过关,也可能会有一次惊险刺激的事情发生。然而危急时刻又会有不同的贵人出现,在他的选择下进入不同的环节。
这本书我真的花了我很长很长的时间才看完,我尝试了所有的选择,经历了小男孩各种各样可能的境遇。9岁的我有了一个信念:“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但是我们每次又会有反转的机会。”这对于我来说是影响深远的,特别是上大学离开父母之后,每每遇到困境我都会这样对自己说。现在有了孩子,我也时常告诉我的孩子,每个当下我们都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不管他现在懂不懂,未来他一定会有所体验。
二、能判断自己的价值
正面管教课堂上,每次必然会讨论的一个主题就是“鼓励与表扬”。我的身边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当一个孩子被过度赞美之后,要么过于自信,甚至有些鲁莽。要么畏畏缩缩,不愿体验稍有难度的事情。这两种都不能达到正确衡量自己的价值。
三、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只有为我服务时,我才有价值”,这是正面管教儿童错误目的表中“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的信念。有这个错误信念的孩子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求别人的关注,哪怕是错误的行为方式。回过头来看,当孩子能判断自己的价值时,也就会放弃这个信念了。
归属感和价值感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告诉我们,人这一生都在穷其所有追求两件事:归属感和价值感(爱和责任)。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最开始获得的地方一定是家庭。回过头来讲,如果我们每天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断指责、说教甚至是责罚,孩子的归属感从何而来。
我们说所有的事情“关系大于一切”,这句话一点不虚。试想,我们每天被老板这样对待,即使他说的是真理,他教的方法多么正确,你会很开心的回复"老板,你说得太对了!老板,你骂得对!"吗?
那么,怎么样不吼不叫,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给到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呢?哈哈,关注一样正面管教吧!
带着不管教的勇气正面管教
在传播正面管教的路上,遇到很多专家、家长,和我反馈:“管教”这个词真的不好听!搞得跟少管所一样。这个时候我总要花些口舌解释一番正面管教是如何放下父母的身段,关注于长期养育目标,帮助孩子愈行愈远的。
《不管教的勇气》给了一个很好的介绍,告诉我们如何放弃自己高高在上,控制孩子的欲望。对养育孩子话题感兴趣,对积极养育感兴趣的朋友值得看一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