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穿行在秀色的陕西汉中大地,恰似在两汉三国古文化的走廊画轩中穿行。
十里定军山,一把英雄泪。定军山不仅仅是因老将黄忠智斩夏侯渊之的享誉,也不是因英年早逝、勇贯三军的马超墓出名,因为有1700余年的武侯祠挟千秋史话,隐于平寂透灵的苍松翠柏之间,萦绕而气贯长虹。
以明代建筑风格的武侯祠位于勉县城西,坐落于汉江北岸的古阳平关一侧,与武侯墓隔汉江遥遥相峙,是蜀后主刘禅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而建。公元236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第2年,刘禅才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踏着层层应阶碧草,我一步一步细细地寻觅,公元234年的烽火再一次从我眼前升起。
整个建筑群,肃穆凝重,气势恢宏。东西两端建有辕门,古代文武官员至此落轿下马,以示对诸葛亮的崇敬。
三开间的牌楼,木柱支撑,简瓦盖顶,南北两面分别悬挂着“天下第一流”和“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两大牌匾,以示诸葛亮深受后人的景仰。
南边的琴楼,根据诸葛亮空城计故事所建,让人仿佛领略到一代奇才临危不乱,处险不惊,于重围中而镇定自若的将帅风范和空城退兵的神奇妙趣。戟门的殿堂两侧,碑林立碣,殿内香炉香案烘托出先贤神化的色彩。上空匾额高悬,神龛上供奉着诸葛亮“矫矫犹龙”的坐像,上空悬挂着由清朝嘉庆皇帝御笔亲书的“忠贯云霄”的金匾,显示出诸葛亮这位以才智而雄世的杰出贤能之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武侯祠诸占地30余亩,现共有7院60余间殿宇房舍。多为明清古建。东院有旱莲一株,为稀有植物。古柏18株已寿过千年。碑石70余通,名流勒石染墨的有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尤以建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795年)由沈迥刻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一碑最为珍贵。“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的对联。
五丈原外,定军山前,诸葛亮斜卧在病榻上,静听着帐外兵戈相击,旌旗猎猎,战马嘶嘶。这位病体垂危的老人,带着无限的眷念想起身望一眼五丈原外的那一轮明月,但点亮了整个军帐的烛光再也无法照亮他逐渐暗淡的人生。234年的中秋,一轮明月升起,一双充满智慧的双眼却注定无法在那一刻闪耀着最亮的光辉。
《三国志·蜀书》记载: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在五丈原得病不起,神殒军中,时年54岁。鸣呼哀哉,旷古愦憾。他临行之前,千叮万嘱,布衣简葬定军山,穴能放下棺木就行了。至死不忘北伐,节俭一生的磊落胸襟,催人泪下。
诸葛亮(公元181年至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聪明睿智的他隐居隆中,潜心修学,广交名士,情系天下,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难得人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7年),被曹操撵得南北鼠窜的刘备,经人指点,三顾茅庐,请他协助,夺取天下。史有鼎铭的“隆中对”战略新颖而出。孔明走马江湖,显露身手,成就刘备占据荆益两州,东联孙吴,北拒魏操,使残汉三足鼎立,魏、蜀、吴三分天下。刘备称帝,他任蜀汉丞相。白帝城托孤,他扶佐刘禅(公元223年)登极,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是中国少见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不辞劳苦,平定南中诸郡,驻兵汉中,六出祁山北伐。在敌强我弱的劣势中,他作战灵活机动,尽力发挥自已的军事才能,创造了不少堪称精典的战例,被历代尊为智慧的化身。
他还是一位科学发明家,制造了能同发十箭的连弩,并利用齿轮和连轴传动的机械原理,发明了山地运输的木牛流马。
不过就战略而言,先生是留有败笔的。拜谒武侯祠,无不忆及三国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无不遥想诸葛亮那位叱咤风云的智者。这样一座胜迹,使得千百年来人们吊古钦英、缅怀先贤,有了实物的依托。
武侯祠遍布天下,其实不用寻觅,诸葛孔明早已屹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