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刘云杉
- **性别**:女
- **国籍**:中国
- **学位/学历**:博士
- **职业**:教师
- **专业方向**: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
- **职务**: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 **教育背景**:
- 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1999年)
- 教育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
- 教育学学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990年)
- **研究领域**:重点研究高等教育社会学和微观教育社会学(教师与学生发展、课程与教学、学校文化与学校改革)
- **学术成就**: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学校生活社会学》和《从启蒙者到专业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教师角色演变》,合作出版著作一部。获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社会兼职**: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等职。
### 「拔尖的陷阱」文章写作背景
文章《拔尖的陷阱》由刘云杉教授撰写,主要探讨了当前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拔尖人才”培养的捷径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文章指出,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学生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往往采取“抢跑”策略,通过辅导机构提前获取知识,这种做法导致了学习过程中的“套路”和对“快知识”的追求,使得学生逐渐偏离了知识与教育的内在逻辑。
刘云杉教授在文章中提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绩优主体”倾向于追求即时的正反馈,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下来,这种教育模式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抑制,而过分强调成绩和表现,从而陷入了“竞次”的陷阱,而不是真正的“竞优”。
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教育内卷化、教育焦虑等现象,并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刘教授呼吁教育应回归其本质,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选拔。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基于刘云杉教授对教育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教育改革的深切期望,旨在引发公众对当前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反思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