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72,11-7-6,告子章句上7-6》
【"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今天是丁酉年庚戌月庚寅日,九月十一,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
师旷,是商周时期著名的音乐大师。他的影响力之大,今天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匪夷所思吧,大到什么程度呢?左右国策和国运。
因纣王无道,武王召集天下诸侯共谋伐纣吊民大计,一共来了八百诸侯,一致要求即时伐纣。此时,武王的武力已两倍于商纣,三分天下有其二,八百诸侯齐响应,但他最终下达了遣回令,说,纣王还有微子、箕子、比干三贤辅佐,师旷仍在,不能伐纣。又等了三年,期间,微子隐居,箕子逃亡朝鲜半岛,比干被纣王剖心,而师旷带着乐器投奔武王。然后伐纣,才有牧野决战,倒戈之举,平定天下。
自古以来,音乐就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是国家民族的精气神。即使如此,又为什么说师旷的影响力大到左右国策呢?何止战争决策而已,实则为王朝更替与否的天下大运。
记载说,那三年,如果纣王悔悟,痛改前非,有三贤在,有国音在,断无牧野倒戈之状。牧野倒戈,是决堤般坍塌式的溃败。那不仅仅是军事失利,那是人心涣散。三贤散,师旷走,主心骨坍塌了。所以说,师旷及其代表的立场和态度,何止是人之声乐而已,那可是人心啊!如果没有意义,声音就是噪音,也就是说,音乐是意义的载体,是人心国运的拱心石。
上一节,孟子以口味之喻,阐述"类同性同"原理,引证人性本善的本质。
这一节,孟子继续举例阐述"类同性同"原理。他说,说到耳朵,天下之人都期待听到师旷的音乐。师旷的音乐,律吕相宜,宫商相迭,大家因其和谐中节,无不喜闻乐见。这音乐,反映的并非师旷一人的乐感而已,只是说,师旷是先得人类乐感之一致性秘诀的人。天下人都爱听师旷的音乐,说明人类的乐感有其一致性,反映了"类同性同"原理。
类同性同,人性本善。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