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寿司之神》是由大卫·贾柏拍摄的关于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今年88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被称“寿司之神”。在日本地位崇高,“寿司第一人”的美誉更远播全世界。终其一生,小野二郎都在握寿司,永远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跟学徒,观察客人的用餐状况微调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他的寿司店“数寄屋桥次郎”(东京银座办公室地下,仅数十座位)远近驰名,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缜密计算。这间隐身东京办公大楼地下室的小店面,曾连续两年荣获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三颗星最高评鉴。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 小野二郎带给饕客的,不仅是口腹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撼动。
美食评论家山本益博说“若要以一句话来形容二郎寿司,那就是‘极简的纯粹。” 看似很简单的鲔鱼寿司,生鱼片里面包着米饭,任我们就也仅仅当做一个小食品来品味,可是得到的感触却是纯粹。越简单的东西,其实也是最难的。如果不看这个纪录片,我永远不会知道做一个好吃的寿司原来是这般的复杂。自己平时在家里用寿司卷卷一段切吧切吧,就自诩成大厨了。殊不知这是真正的大厨是没有时间去炫耀这些的。
提前一个月预定,最低消费3万日元,吃的快的话可能只需要十五分钟,就是这样的一间在地下的如同满大街的沙县小吃一样的寿司店,让米其林连续两年凭其为三星餐厅,而且《米其林指南》郑重地告诉你:你一生值得为这顿饭,特别安排一趟旅行。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餐厅,这短短的十五分钟,也可能是你消费的最贵的十五分钟。
二郎就像乐团的指挥,你一入座,他们会给你热毛巾,他们的毛巾是手工准备的,学徒首先必须学会用手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会烫伤手,这种训练很辛苦,在日本就是这样,你没学会拧毛巾,就不可能碰鱼,然后,你要学会用刀和料理鱼。十年过后,他们会让你煎蛋。你能想到吗?学了十年,在二郎的店里才仅仅能学到煎蛋而已。就是这样的一复一日,我们才吃到了纯粹的料理。最近的爸爸去哪儿,让新东方厨师学校又小走偏的火了一把,什么是厨师呢?山本益博认为,伟大的厨师都是这样的:一,他们对工作认真。像二郎自己,握寿司握了五十多年。二,一心提升技艺。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我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三,干净。做食物最基本的就是干净,现在的什么转基因,添加剂,后厨的肮脏混乱,让人不敢想象。如果做美食的人们都能做到干净这一点,我想就算刚开始不太好吃,也会赢来人们的尊重吧。四,求好心切,你要记得自己是领导者而非合作者。店员看的到的缺点你要看到,看不到的地方你也要看到。因为这是你的使命,这就是职人。
职人,在日语中是手艺人的意思。一个弟子被师父以“职人”相称,是登堂入室的认可。传统的日本职人往往一生只从事一职,也就是所谓的“一生悬命”。一生把命都悬在一项职事上,这是怎样的境界?奥妙或许都在这“悬”字,传神演绎着一种放不下的牵挂,一种如履薄冰的忐忑,一种日求精进的警醒。用小野二郎的话说:“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
在日本,素有父业传长子的习惯,二郎的长子祯一如今已经五十多了,却还是没有完全接手该店。鱼店老板的那句话“我到了这个年纪还在学新手艺,你一旦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就会发现其实只是在欺骗自己,然后会变得很沮丧。”在透着那薄薄的黄色灯泡的光芒中散发着令人感动的温暖。生活是与按部就班的说教训谕无关,那些鸡毛蒜皮、奇思妙想又烟消云散的东西,才是被瞬间照亮的时刻。当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终于承认其儿子为“职人”时,小野祯一高兴得哭了。对于所谓的家族企业来说,父辈的辉煌是值得我们下一辈骄傲和自豪的。但是,祯一说,这是我的命运,去接手父亲传下来的事业。只有比父亲多付出两倍乃至更多的努力,我才可能让人们注意到祯一,而不是二郎。衣钵的传承问题,是任何时代都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子辈能维护父亲留下来的家业,积累下的名声,已是不易,更何况是做更好呢?尤其是在这个坑爹的时代。
小野二郎能做到这一步,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个行业,成为大师,至少要花十年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然后你才有可能会出头。相对而言,比其他行业要漫长了好多。这种隐忍的背后所付出的就是成长和坚持的代价。而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人所从事的行业中,只有你肯坚持肯学习,也许三五年就能做出不小的成绩了。
为了做好一份寿司,二郎连按摩章鱼都要花费40-50分钟。75年的工龄着实是可敬,但也是最好的解释。他一直想要突破昨天的自己,每天都在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作品的口感。他甚至说,”就算到今天,我已经85岁了,我也没有觉得我已经到了完美。“脸上依旧是那死板的肌肉调动的表情。所谓武士道。尽善尽美,为了自己的信念,誓死效忠。”我不想退休,我为什么退休?就算85岁,我想等到我的身体再也不允许我工作的时候退休。“他笑着,一个如此年长的人,愿意用生命去追随自己的事业,这样的精神在年轻人确实难以寻找。这也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反思的地方。
也许有人会觉得在二郎的面前吃东西会有压迫感,会逼着自己吃的很快。殊不知在你观察他的同时,更多的是他在观察作为客人的你。客人中有有几男几女,有没有左撇子,他们分别坐的位置都会影响到他上菜。女士的就稍微比男士的小的,这样可以保证吃饭的同一节奏。有左撇子,就把菜放在左边,还要根据位置调整菜品的摆放。菜色也有先后,保证菜色的抑扬顿挫感。这些小的细节也是令人动容的吧。
跟供应商的友好关系,提供鲔鱼的鱼商,会早早的去挑最好的鲔鱼,因为那是二郎的店需要的。米商会把合适的米留给二郎,因为只有二郎店里的伙计懂得如何煮这些米饭。这些都是一点点积累做的吧。所以说做事情也是在做人。
片子拍的超好,配乐超棒,我以为导演怎么着也得有点儿年纪了,结果是USC的俩小帅哥,一个导演一个剪辑师,看着跟本科生一样。 俩人自述从大一就是室友,从此当了8年的室友,合作过无数片子。 拍摄的时候是导演David和翻译(忘了名字了,是个女的)在东京拍,剪辑师Brandon在LA远程遥控。原始录像200小时。《寿司之神》质朴的摄制风格,是一种令人感到精致的质朴,而不是在客观纪实中体现的粗颗粒感,正如外表看起来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二郎寿司,在嘴里咀嚼融化的一刻,才能缓缓地品味到五味杂陈的滋味。在人物传记类纪录片中,作为“人”的个体,是压倒一切的存在,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贾柏把对于二郎的敬畏与敬仰放在了一个何等重要的位置,直指内心最深处的精神表达,乃至小野二郎的精神已然成为了纪录片摄制的精神。同样做为“美食”题材的央视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以“舌尖”为卖点,但终究还是要落脚到“中国”的主流权力话语中去,每一集中无论是山民、猎户、渔民,抑或是小商小贩基本上都是“人民群众”的群像化代表,而不在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话语权层面上的拔高,正应和了“政治决定文化”的不二命题。但热潮过去之后,却几乎没能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像是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拆开却有些许失望。
做美食是一种态度,透过食物看人生的纪录片才是好的。唯有专注,才能赢得尊重。或许,这才是《寿司之神》带给纪录片创作者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