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年的夏天,美国刚淌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浑水,当时的人们没有想到:那些在战争期间为他们带来生活慰藉的音乐家们:说罢工,就罢工。
原小号手皮特里洛 ( James Petrillo ),在任职“北美国音乐家联合工会 ( AFM ) ”的主席后,首要面临的,就是“美国作曲家、作者和出版商协会 ( ASCAP ) ”希望广播业者提高公播版权费的问题。尽管出版业的版权费用随即提升,但音乐家们却因为唱片公司提供的录音取得容易,在版权费的协商上迟迟未有斩获。为此,皮特洛里决定向众多唱片公司宣战,发动了近代音乐史上,历时最久的音乐家罢工事件。
在媒体和舆论的挞伐下,没有人相信音乐家们真的会罢工。直到皮特里洛宣布音乐家们一律禁止进行商业录音,许多唱片公司才惊觉大事不妙。此后,这项禁令被称为“皮特里洛禁令”。
第一时间,唱片公司打算将过去未发行的录音重新整理发售,或将过去一些经典录音重版出来,挨到音乐家们罢工结束。
然而,这个计画并不顺利。一来,在战争期间原物料短缺之下,用于制作黑胶唱片的虫胶多用于军事用途,唱片公司只好花钱回收实体店面或点唱机中的唱片,重新制作新专辑;二来,皮特里洛汲取前一年迪士尼动画师罢工的经验,已经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由于皮特里洛的禁令是“禁止进行商业录音”,因此音乐家们的演出活动,甚至LIVE 直播并不受影响。在不会断炊的状况下,音乐家们当然也没有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录音室,而对于愿意花钱欣赏现场演出的乐迷,影响也不大。
于是,唱片公司也秉持着“不爽不要录”的想法祭出方案B:开始寻找工会以外的素人。绰号“瘦皮猴”的歌手法兰克.辛纳区 ( Frank Sinatra ),就是在这时发迹。他当时所灌录的唱片,由于音乐家罢工而使用了阿卡贝拉伴奏,在新唱片贫脊的期间大获好评。只是,像辛纳区这样成功的案例毕竟只是少数。在没有专业音乐家的演奏下,许多资深乐迷认为这段时间产出的录音不忍卒听,称其“乡巴佬音乐( Hillbilly Music )”。
持久战打下来,皮特里洛略有小成。
首先投降的,是当时录音存量不够多的唱片公司。像是1934年创立的“迪卡唱片”,在罢工一年之后同意了皮特里洛的条件。随后,于1942年创立、并且在罢工前一个月才发行了第一张唱片的“国会唱片”,也跟着举白旗投降。
不过,从1887年就参与留声机技术的“哥伦比亚唱片 ”则是怎样都不肯妥协,并开始率领其他唱片业者,向“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 ( NLRB )”和“国家战争劳力委员会 ( WLB ) ”施压。终于,当时 的美国总统小罗斯福在烦忧二次世界大战之余,决定插手这自家音乐圈的内战。
除了唱片业者,受到音乐家罢工影响的,还有广播业。
虽然皮特里洛为了慰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士官,还是特许音乐家们录制军中流通的V-Disc,供军中广播使用。但对于一般的广播电台来说,“皮特里洛禁令”代表着没有新的唱片可以播放。在当时,那些以流行音乐为主打的电台主持人,只能纷纷请人从英国寄新发行的唱片回来播放。
而相信广播力量、并以“炉边闲谈”闻名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则为此在1944年十月,发了一封电报给皮特里洛。上面写着:
在我们热爱的民主制度以及公平竞争原则下,即便其中一方有可能是错的,但发生争执的各方皆须遵从委员会的裁定。因此,我请求你接受国家战争劳力委员会的指示。你所认为的损失,将会为国增光。
面对总统致电河蟹请托,皮特里洛的回应是:
“呵呵。”
眼看音乐家联合工会的态度强硬,“哥伦比亚唱片”终于在一个月之后宣布投降,接受录音版权费的调整。为期两年两个月的罢工,就此落幕。
有些人认为,从1942年到1944年的时间内,改变了当代音乐的发展。例如,原本盛行的爵士大乐队 (Big Band)逐渐减少,而小编制的“咆勃爵士 (Bebop)”慢慢兴起。可惜的是,因为音乐家的罢工,而缺乏了改变时的录音纪录。不过,至少在战争的背景下,这场罢工对于音乐家往后的权益,有了些许的建设性。
至于皮特里洛?1948年,他再次为音乐家们策划了另一场罢工。这次,对手是当时的新媒体电视业者 …
人生,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抗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