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读到“桃李春风一杯酒”这句诗,是源于大学时的《古诗文赏析》课,谢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每位同学做课件讲讲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我思来想去,选了黄山谷。
其实在这之前,我并没有对黄山谷有多么了解,也就知道他跟东坡先生泛游江湖的事情(后来读相关文章,才知道苏黄二人一生见面次数并不多,有这种印象只是因为初中的一篇文言文《核舟记》),还有恰好当年黄庭坚的《砥柱铭》拍得了天价,也让我印象深刻。
后来就去做功课,从他的籍贯、生平到诗作、书法,再到“江西诗派”对后世的影响、钱钟书“陵谷山原”的评价,整个过程也就两周左右的时间,让我足以应付作业了。
说来惭愧,我当时还是个愚蠢的少年,认为“内容大于形式”,所以PPT总是做成“白纸黑字”的样子。即使这样,我仍然得到了谬赞。
课件中选的那首《寄黄几复》,我现在还记得:
我居北海君居南,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我当时只是觉得“桃李”一联,对仗工整地让人有头皮发麻的感觉,并没有从心理上觉得这句诗有多好。直到现在,生活不如意,再去回想当时的校园生活有多么无忧无虑,再读这句诗,只觉得鼻子一酸,当真是文学只钟情于不幸。
我之所以想起这件事,是因为今天看到知乎上“有哪些让人恶心的句子”这个问题中,有很多人提到了这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我当然理解这种回答:管你是什么珍肴馐馔,连着吃三天,照样恶心。很好的句子,毁于过度营销,不胜唏嘘。
———————————另一件事情————————————
很早听过一个掌故,说蔡元培的字不受待见,他解释:“我学的黄山谷”。
我的字也不好,所以某年夏天临了碑林的《黄庭坚诗碑》(就是学篆刻入魔的那年,同时还在临《峄山石刻》),心理盘算着,以后别人说,你这字不怎么样啊,我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学的黄山谷。
——————————又另一件事情,写了这首诗背后的一点事情17.08.03——————————
后来对“持家但有四立壁”感同身受时,除了对《寄黄几复》这首诗产生更多共鸣外,对“二黄”的故事也感到好奇。
“二黄”是同乡,黄几复幼有家学,黄庭坚年少时就向黄几复请教过《逍遥游》的问题。宋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中了进士,熙宁九年(1076年)黄几复得了“同学究出身”,也就是这一年他们在汴京有过短暂的相聚,不久黄几复便任职于岭南。《寄黄几复》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所以“江湖夜雨十年灯”中的十年并不是虚指。想到二人身隔万里,相见时的春风得意时间短暂,而“江湖夜雨”的孤寂不遇才是人生常态,黄庭坚对黄几复又心疼、又慨叹,所以才有那句“隔溪猿哭瘴溪藤”。
故事当然没有结束,作《寄黄几复》后两年,即元祐二年,黄庭坚调汴京任著作侍郎,而黄几复至吏部改官,二人再次重逢,黄几复追和了《寄黄几复》这首诗,黄庭坚作了《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承接《寄黄几复》的首句“我居北海君居南”,黄庭坚对这次的相聚显然喜出望外,认为这是天意使然。然而想到黄几复在岭南的不得志,再忆起年轻时二人“曾共诗书更曲肱”(为什么我脑补出了黄庭坚♂和“黄gay复”hhhh……)何等的逍遥自在,他竟然发了“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牢骚。
也就是嘴上说说,该做的官还是要做。此后黄庭坚仕途起伏,也再没有和黄几复“桃李春风”过,因为在作《次韵几复和答所寄》的第二年,黄几复就去世了。
“二黄”这样的人生至交,相逢的时间也不过“一杯酒”,真可见“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才是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