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拉赫玛尼诺夫,就不能不说第二钢琴协奏曲,在“拉二”的版本里,李赫特的演绎很有口碑。据说“拉二”是和历史大事件有关系,也有人说和列宁的“铁幕”有关。“拉二”就像伏尔加河春天的破冰,二十五岁的他度过了第一次创作危机。
“拉二”是先完成了二三乐章,然后是第一乐章。想象一下冰河的解冻:一点点地融化和侵蚀,慢慢涌动的暗流,呼啦啦冰河的大面积坍塌,河面上漂浮着撞击着巨大的冰凌。一朝解冻,大河奔流。对应一下作曲家的内心感受:抒情的慢板,忧郁症的缓解;钢琴的分解和旋,心灵的苏醒;旋律流畅起来,自信心逐渐恢复;就像经历了一整夜了噩梦的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轻快灵动的手指扫荡着内心的犹疑和沮丧。
G小调匈牙利第五号舞曲在街市上最为流行,不少音乐会拿来当返场曲,为的是调动场内的气氛。旋律粗狂豪放,气宇轩昂,戴欧明显的恰尔达什舞曲特征。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21号》是专门为钢琴而作,1852年在维也纳受到启发吉普赛音乐的启发而记录下来……
1848年欧洲闹民主革命,四年之后老勃开始在之后的十七年间写下这21首匈牙利舞曲到1869年,过了二十八年带着德国最后的古典主义于1897年葬在了维也纳,121年后,你听着横跨两个世纪的声音用手指和鼠标在屏幕上划划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