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就是教学评价的本质。换言之,教学评价无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教育而进行的评价,而不是为评价而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有种种不同的类型。一般说来可分四类:一是在教学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借以预先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更适当地制定教学方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借以了解教学活动是否在适切地展开,并随时纠正教学进程;三是教学结束时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借以评定教学活动的成果;四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外在性评价”。
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第一,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监控学生的学习,亦即客观上检点学生的进步状况与最终的学业成绩。倘若哪一方面尚存在不足,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第二,考试本身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学生在考试之前势必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而测验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促进知识巩固的手段。来自考试的反馈具有极其重要的矫正功能。第三,如前所述,考试本身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激发动机的功能。在一定限度内取得好成绩的欲望,害怕失败、回避焦虑,都是正当的动机。第四,学生从来自外部的评价可以学到应当怎样看待学习成果,而学会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从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看,第一,测量与评价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努力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的反馈。第二,验证课程假设,并使之精致化。第三,测量与评价有利于个别辅导及教学方法的个别化。
不过“评价”不等于“全盘量化”。事实上,教育中的评价有着不同的“性格类型”。就是说,“评价”的术语涵盖了从具体内容与事实的确认为主要特征的评价到侧重于价值判断的评价。从“评价”的意义或操作的角度看,可以把“评价”划分成如下四类。第一类,实态把握。第二类,“测定”。第三类,狭义的“评价”。第四类,鉴定。
评价改革不能引向一昧地追求量化形式,以为唯有“量化”才是“科学”。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这才是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应有功能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