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实在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谈到压力,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要说的话,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社会,社会的发展变化速度快。压力是一个经常被挂在嘴边,在茶余饭后被人谈论的词。
从大人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到孩子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再到老人的养老的压力,疾病甚至死亡的压力,如果你去列举的话,还会有很多很多,如果你愿意把大大小小的压力能想到的通通都写下来的话,恐怕要花很多的时间,这说明了压力是无处不在的。另外,压力也是无时不在的,你每天都会体验到压力,我刚刚就因为某件事感受到了压力。好了,那什么是压力?你可能很熟悉,有压力的感觉,但却很难把压力是什么说清楚。
其实压力最初是一个物理学的词汇,很简单,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发生作用力的时候,于是就会产生压力。我们通过物理学的方式来解读心理学上的压力,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验。现在将你的左手掌打开,伸出右手食指,然后将你的右手食指轻轻地按压左手的掌心,并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压力现场,右手食指就是压力源,左手手掌就相当于你自己,你看到左手掌心皮肤肌肉凹陷下去,以及掌心此刻的酸痛感,那就是你压力的反应。好了,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词,压力反应。
也就是因为压力源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身心体验的变化。现在请你将右手食指缓缓拿开,然后再注意观察此刻的左手掌心,你看到了什么?你应该会看到左掌心凹陷处开始恢复,紧绷的皮肤肌肉在放松,酸痛感也在消失,刚才那些压力的感觉慢慢消失了,你的左手掌也正在复原。
你可以重复这个动作,多去实验几次,你会发现你的左手掌是有弹性的,那些压力的感觉也会慢慢消失。虽然左掌心有可能会留下一点手指印,但用不了多久,你的左手就会完全的恢复好了。结合刚才的这个小体验,现在我想再介绍几个概念,这可能有助于你理解自己和压力的关系。
当压力源出现的时候,我们都会自动的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一方面表现为生理反应,例如身体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出汗、呼吸或胸口憋闷、食欲和睡眠发生变化,肾上腺素持续分泌,胃肠等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等。
除了生理变化,另一方面还有心理上的变化,比如人会变得心烦意乱、焦虑不安,或者情绪紧张、忧愁、愤怒、低落等,当然也有可能变得兴奋或激动。
生理和心理反应组合在一起,就会表现为一组典型的压力行为反应,我们称为战斗或逃跑模式。
有压力的时候,通常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回避他。压力重重的时候,我们会想赶紧逃开,觉得问题很大,很难,会觉得烦躁无力,想拖延不愿面对。这些都属于第一种逃跑模式。
第二种是战斗模式。遇到压力的时候,整个人就变得非常紧张,竭尽全力地去对抗压力,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整个人就跟打仗一样,很不放松。这种紧张的情况甚至会持续到压力源消失,人也难以完全放松下来。另外,有时候还会出现一种反应模式,叫僵住,就是遇到突发危险或紧急情况,整个人会僵在那里,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没有反应,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压力反应往往是自动化的,一般源于无意识的习惯性反应,通常是从过去的经验中习得。这些模式包括适应不良的应对技巧,比如吸烟、物质滥用、工作狂、总是忙碌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心理和身体上的问题。当然,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我们人类的压力反应有一定积极作用,它是从动物的本能反应中进化而来的,它帮助我们在遇到像被野兽攻击这样紧急并且威胁生命危险的时候,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御。然而,现在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人类极少遇到像老虎、野兽攻击的威胁。
我们真正面对的往往是大量的日常压力,比如因为堵车、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担心财务或健康问题,导致了战斗、逃跑或僵住的反应。这里我想再提出另外两组概念,来进一步认清压力的真面目,有助于加深理解自己在压力中的处境。第一组概念是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急性压力比如车祸、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它发生的快,结束的也快。人们遇到急性压力的概率小,但后续的影响或震动强烈。
就像手指按手掌,如果不是手指,而是一把刀子,那手掌心就会受伤出血,需要止血、包扎和一段时间的疗愈。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一个现象,叫创伤后的阴极障碍。通常来说就是受到创伤后没有处理好,没有走出来,过去很久了,还有不良的身心反应。
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更大危害的通常是慢性压力。就像那个手指头一直按压着掌心,掌心持续有一种压迫感、紧绷感、酸痛感,它不至于威胁生命,但让人不舒服,难以放松。长期下去对身心健康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状态,会增加肥胖、高血压、心脏病以及消化问题发生的风险。
第二组概念是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外部压力是现实的、直接的,就像武松遇到了老虎,而内部压力却是心理制造出来的,是大脑胡思乱想的结果,大多是自我压力。这就像心里装着一只老虎一样,有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承受内部的这个压力。内部压力通常会有外部压力源,比如过分担心某件事,或者遇到一个难题,出现了畏难情绪,或者过分夸大一个问题的严重性,让自己变得焦虑,行为退缩。这时候,那些压力的主观感觉并不取决于压力本身,而是取决于你如何解读压力,如何看待和面对压力。
持续给我们带来压力困扰的往往不是外部压力,而是内部压力,往往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压力。当我们换一个方式灵活的看待问题的时候,原本压力很大的事情可能就会有所松动,甚至可以轻松应对了。
分享苏轼一首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呼吸解压法
所谓压力复原力,就是指如何从压力带来的紧张疲惫中快速恢复的能力。
第一步,识别压力源当压力来临的时候,如果想让自己尽快从压力中复原,第一步必须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看清楚是什么带来了压力,是外部的压力还是内部的压力,是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还是自己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导致的压力。并对自己的工作量或压力源进行客观评估。清楚的锚定压力源并进行客观评估,将非常有利于缓解压力带来的焦虑感,否则焦虑或烦躁的情绪会让我们无意识地放大压力。
第二步,觉察压力反应要坦然面对,并觉察自己的压力反应。压力反应不外乎逃避、对抗和僵住三大模式。每个人都有一套惯有的模式,你可以自我检查,并且试着更加熟悉自己的模式。注意,你不需要去强求自己当下改变,因为模式往往是自动化的,是更习惯的。你只需要越来越熟悉旧模式就好了。比如是否你的行为或情绪变得很逃避,是否在拖延,或者过度担心,或者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等等。你对旧模式觉察得越多,也就越有利于你从中解放出来。在这一步,你可以通过一个冥想练习来加深体验。
当感到有压力的时候,不要过度烦躁,不要让自己持续陷入情绪当中,清楚地觉察此刻是什么引发了压力。然后告诉自己,面对压力事件,你是有很多可选项的。告诉自己可以进,也可以退,可以得,也可以舍,你可以有很多应对的方式,不过首先是别让自己一直待在情绪反应中。
找到一个地方安静地坐下来,慢慢地感受身体完全的稳定,同时意识又完全的清醒。当你做好以后,试着问问自己,此刻发生了什么,外界有什么事情在发生,是什么给你造成的压力,试着看清楚一点,是什么给你造成了压力。
现在把目光转向你的内在,将注意力集中到身体上,留心观察内在有什么事情在发生。压力来临时,我们都会有一系列的身心变化,试着去观察现在身体里的感觉变化,不要去压抑或攻击这些变化,而是带着全人的接纳,便好奇地问自己,现在我的身体有什么感觉?情绪有什么变化,比如身体开始紧绷,情绪变得烦躁、愤怒或无力,或者其他感受。同时追观察自己是否出现了一些习惯的模式,比如思维或行为模式。向逃避,不愿面对,僵住,灾难化想法,做、自我怀疑或否认的倾向。
请记得全然接纳此刻的感受,温和的对待所有的感觉,不要陷入自我的否认当中。当你能识别出这些反应的时候,可以试着观察压力带来身体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并将注意力铆定在身体感觉最强烈的地方。他可能是在胸口, 喉咙,肩膀,面部,手臂, 背部等等。试着观察这些感觉的原始特质,可能是发紧 发胀 发麻,静静地观察他们,不去评判。记得允许所有的感觉存在。
现在仅进入到第3步,呼吸。慢慢地试着把更多的注意力带到呼吸的感觉上。呼吸就像一个老朋友,一直在那里默默地守候你,支持你。现在就完全信任地去感受每一口的呼吸。感受气息进入身体,也感受气息离开身体。允许自己在呼吸的感觉中多待一会儿。
第四步,扩展与接纳。现在试着将注意力从呼吸慢慢地扩展到全身。温和的觉察此刻整个身体的感觉。试着邀请自己再次去面对那些感觉最明显的地方,无论是身体的感觉还是情绪的体验,不去排斥或攻击他,而是温和地对待它。
第五步,探问和行动。最后,请试着问问自己,此时此刻什么是我最需要的。现在我可以主动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并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当前的压力。注意倾听你内心真正的声音。
分享一首诗,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时候一些人并不太适应静态练习,觉得太安静了,一下子静不下来。内心躁动的时候,如果强迫自己使用入境的方法,效果反而不好。这时候可以尝试动态的冥想。
在生活里,身体在一个姿势或一种状态、一种环境中呆久了,身体就会僵硬,活力会下降,情绪也容易消沉,认知会变得固化或狭窄。比如在电脑桌前久坐,或一个人宅在家里太久,此时就需要活动一下,有意识做一些拉伸或运动,和外出走来激活自己的身体和神经。如果你无法外出走动,那么做几个动态正念冥想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慢动作喝水法
给自己倒上一杯温水。有 3 件事情请你完全的放下。
第一,请你完全地放下手头上的事情,慷慨地给自己 3 分钟时间,将一份完整的注意力带到此时此刻,不要催促自己做事情,也不要再中途停止体验,允许自己可以三分钟不思考,不处理任何重要的事情。
第二,请完全的放下对于这个练习的评判,比如你可能觉得这个练习无聊、无用,或者觉得很奇怪或可笑,请把这些想法仅仅当成是思维活动,不必去认同它们。
第三,如果你此刻身体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此刻正感到烦躁,请接纳这些感觉,放下对这些不舒服感觉的抗拒,而让更多的注意力专注体液喝水就好了。
现在,请做一次深长的呼吸,顺着呼气,把全部的意识带回到身体下面,试着用你能做到的最慢的速度来喝一口水。第一步,慢慢地伸出手臂,仔细体会手抬起来的感觉,以及手臂伸出时肌肉感觉的细微变化。慢慢地进行,直到手触碰到杯子。第二步,慢慢地握住杯子,仔细观察手指、手掌与杯子表面的触感,并体会水传来的温度。
第三步,慢慢地拿起杯子,感觉杯子的重量,体会手臂缓缓移动的感觉,体会肌肉紧绷或酸胀的感觉,并观察感觉的细微变化。
第四步,慢慢地喝一口水,感受嘴唇与悲炎接触的感觉。水缓缓进入口腔的感觉,或凉或暖,或水与嘴唇整个口腔的触感。
第五步,慢慢地咽下去,感受整个吞咽的过程,水经过口腔,流过喉咙,进入身体的感觉。
第六步,慢慢地放下杯子,仔细体会手臂缓缓放下时整个肌肉感觉的细微变化。
最后,你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感受嘴唇和口腔残留的湿润感,做一次深长的呼吸,据体会整个身体此时此刻的感觉。
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