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题海战术有用吗?
为什么孩子们记得住广告的细节,却记不住书本上的知识?
丹尼尔在他的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里》娓娓道来,从心理学的角度帮我们一一解开谜题。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是大脑却不是用来思考的。
孩子们的好奇心很脆弱,需要小心地呵护。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大脑会产生愉悦感,对于教师来说,保持注意力的关键在于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难度。
大容量的长期记忆很重要,背诵多一点基础知识不吃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知识比想象力更重要。”
因为有了知识才可以想象,才能够解决问题、决策、激发创造力。“
很多时候,创新也是基于前人知识积累基础上的一点点重新排列组合,所以创新和想象的前提,是你拥有知识。
同时,对基础性知识的记忆,有助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为工作记忆腾出更多地空间去思考。
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虽然枯燥,但是没有记忆为前提,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
“愿意记忆”对提高记忆的效果几乎是零。
我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努力尝试去背诵,却事与愿违。
原来记忆这玩意儿不是仅仅靠意愿就可以的。
好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一些记忆的契机。
我们需要学生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就是知识。把问题说清楚很重要,但有时候太急于给出答案就剥夺了学生探寻知识的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学生围绕着问题来思考解决的策略。知识应该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建立有意义的思考。
题海战术有用吗?
长期以来,题海战术背负了恶名。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没有充分地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有限的工作记忆空间,它成为了制约我们思考效率的瓶颈。
摆脱工作记忆空间的限制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客观性知识(它需要我们将更多的知识储存在长期记忆中),二是让工作记忆中操纵信息的过程更有效率(它需要我们大量的练习)。
努力学习并不能防止遗忘,我们每个人遗忘的速度一样的迅速。
只有一样事情可以防止遗忘,那就是持续的练习。
练习有三个好处:它可以让思考过程变得更省力,这样才能学得更多,它可以让记忆更持久,它可以增加知识迁移的几率。
而最好的练习方法,需要分散练习的环境,分散练习的时间,尽量多设计有创意的方法来练习最关键的技巧。
如何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没有办法,除了练习!持续不断地练习!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创新,但不能要求过高。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其他创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直接学习创新知识。
专家做的一些事情,学生也能做,但它们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太大的帮助。
我们应该如何因材施教呢?
教育界有一阵子非常流行多元智能理论,似乎按照学生擅长的智能模式授课就能因材施教。
但作者告诉我们这么做是不靠谱的,智能无法迁移,区分学习风格来授课对教学效果影响意义不大。
最好的 方式是思考内容,而不是学生。根据希望学生学到的东西来选择教学方式。
与其为每个学生制定特别的思考方式,不如让所有学生练习所有过程。
其实,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聪明,不行的事情非要告诉孩子他们能行,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多元智能和认知风格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我们该怎么办?
如何帮助慢热型的孩子呢?
背景知识很重要!
智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提高智能!
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相信,他们的智能可以提高。
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提高的孩子比相信智能无法改变的孩子会拥有更高的分数。
赞扬努力,而非能力,让孩子们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严格要求学生并相信他们能够达到标准,而不是简单的赞扬。
表扬低于标准的作业,其实也是在传达你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低。
教学也是一种劝说,劝说孩子们相信努力,相信练习,在不断积累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掌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