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只见肯定,不见惩戒!
计无庸 2018-04-07 13:59:54
二十多年前吧,知道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后来,又多次听周弘先生讲起这个故事。再后来,继续深入研究教育,包括惩戒教育,看的相关的书更多。收集资料等原因,了解到不少人一提到惩戒教育,往往引用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
“ 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石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经在那儿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学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陶先生拿出第四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糖发完了,谈话也该结束了。”
特别是最近几年,这个故事一直萦绕在脑际。
不知看了多少遍这个故事。。。。
不知思考了多少遍这个故事与惩戒的关系。。。。
总觉得有不一样的认识。又怕曲解了陶行知先生。我没办法知晓陶行知先生本人是否认同他的这个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惩戒教育?可我无论怎么读怎么想,也看不到陶行知先生在处理或者讲是教育这个学生的过程中的惩戒教育的表现形式在哪里?至于说对这个学生的早到的肯定、听从陶行知先生的劝导及时收手的奖励,抑或是对他的正义感的动机的彰显和对他认识到不应该采取石头砸同学的处理方式的表扬,这一系列的组合都是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是非曲直提高认识觉悟采取的表扬、鼓励、肯定等方式不是很普通么?有什么特别呢?没有啊!
许多人把陶行知先生的这一系列作为看作是惩戒教育的经典!可。这一系列所反映的恰恰没有惩戒环节!!!!!!!
就是说,讲述陶行知先生这个故事的人,没有完整记录,要么就是陶行知先生本来就是只是这么做。如若真的就是这么做,那么,我看来不够完整。缺少对这个学生举起石头要砸同学这一行为的惩戒行为。就是说,看不到陶行知先生对于这个学生用石头砸同学的行为的本身的处理方式!!!!!!!四颗糖的连续处理模式并不完整。
在实践中,我会在完成四颗糖的相关过程后,一定会有针对这么学生举起石头砸同学的行为做一个惩戒教育过程。比如在他认识到错误之后,要写申请,然后有惩戒实质行为---比如打手心的仪式。
如果,故事有这样子的一个形式就完整了!
这,为什么重要!是因为观念的不同,势必影响行为的不同!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看似续貂的行为。它,在本质上才体现了惩戒的意义!
很遗憾,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本身没问题!而,如果硬生生与惩戒结合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点牵强附会!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不算是惩戒教育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