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1鸣说。作者:一鸣。十二赞产品经理。
前几天的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和程序员打架事件引起热议,据传原因是产品经理提了需求,要求APP程序员可以做到根据用户的手机壳颜色来改变软件主题颜色。这个原因当然是假的,只是用老梗来增加趣味。同时网上了引起了一轮新的讨论,程序员吐槽遇到的「奇葩需求」。
实际上,就这个需求本身,并不是十分荒诞。
我先把结论放在前面: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之间的沟通不畅。
在这个需求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大致来模拟一下整个需求的流程。
第一步:用户反馈提出,APP的主题颜色太单一了,像QQ有那么多的主题皮肤,希望这款APP也能多弄点好看的皮肤,最好能弄一款和自己手机壳颜色一样的的皮肤就更好了。
第二步:产品经理经过一定范围的用户调研,确认了需求确实存在,有非常多的用户确实希望能够让APP皮肤颜色和自己的手机壳一致。
第三步:产品经理确认了该需求,同时出于为了方便用户的考虑(让用户少操作的角度),提出需求「根据用户手机壳颜色变换APP皮肤主题」
第四步:程序员只关注到需求的前半句,「根据手机壳颜色」,认为自动识别手机壳颜色做不到,直接驳回需求。
第五步:产品经理认为「变更APP皮肤主题」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两者引发争议。
你能看出问题出在哪里吗?这个问题在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中经常出现,就是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这个需求的核心是,也就是产品需求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是「皮肤颜色和手机壳颜色一致」。整个需求流程有两步,第一步:获取手机壳颜色。第二步:将皮肤颜色变更为该颜色。在这个过程中,程序员认为第一步是重点,而实际上,重点是第二步。程序员认为自动识别手机壳颜色做不到,所以一直纠结在这个点。然而第一步的这个过程,换个方式完全不影响整个需求本身。
在传递需求过程中,最忌讳的双方不愿意沟通了。以下是我希望的沟通流程:
产品经理:这里有个需求,是「根据用户手机壳颜色变换APP皮肤主题」。程序员:我总结这个需求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我们的APP自动识别手机壳颜色。第二步:将皮肤颜色设置为这个颜色。是吗?产品经理:是滴。程序员:这个需求第二步比较容易做到,至于第一步,有点困难……产品经理:哪里困难?程序员:自动识别手机壳颜色做不到,这个技术我们不具备。产品经理:没事,这个是小问题,我们换个方式获取手机壳颜色就好了。程序员:怎么获取手机壳颜色?这个无论怎么想,都是很困难啊。产品经理:哈哈,你想复杂了,我们让用户自动输入就好了呀。程序员:还能这样,我真没想到。产品经理:所以在第一步获取用户手机壳颜色的环节,最好的方案当然是自动获取啦,这个做不到换个方案,让用户输入也是不错滴。这个需求核心是让皮肤颜色和手机壳颜色一致,至于怎么获取手机壳颜色,这是个小问题,关系不大。程序员:明白了,那我们怎么做。产品经理:这个简单,在用户打开APP的时候,让用户输入自己的手机壳颜色,然后确认后自动变换皮肤颜色。程序员:明白了,这就开始做。
最差的沟通方式就是:
产品经理:这里有个需求,是「根据用户手机壳颜色变换APP皮肤主题」。程序员:SB,滚粗。
这个问题在知乎上讨论的热火朝天,实际上打错了靶子。一方面是产品经理不够专业,另一方面是程序员关注错了重点,不具备产品思维同时拒绝沟通导致的误解。
一般比较有经验的程序员面对需求时,会问明白,这个需求的「产品目标」是什么?产品目标才是核心,不要纠结于产品经理的提出的怎么实现这个产品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完全可以协商的,对于产品目标而言是次要的。
这一次讨论就到这里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