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猪肉是汉族人最平凡而又崇拜的美食,家乡艰难年代里,一年到头能吃上一餐肉,对吃肉是种奢望,听过家乡吃猪肉的许多故事,讲述起来内心五味杂陈。
印象中吃到的第一块肉,是阿婆盐罐中那砣经过半个多月当油使用的肉膏朝,那是砣无肉皮,一指厚,两指宽,三指长,麻将大小无异的肥肉,自从腌肉罐中夹到盐罐,一日三餐炒菜前,准确点讲是煮菜前,便在大铁锅底中晃上一小圈,履行着炒菜前的仪式感,洇湿一小圈的大铁锅待不到冒烟,唯恐那点点油星被锅底吞噬,马上下菜放盐,若菜是瓜果菜类,水份不大,便搲勺水煮,把菜煮熟煮软。肉膏朝在锅底滑行,到后来靠用锅铲压榨出油,早已满身褶皱,油枯蜡黄,精疲力尽,劳疲嘻哈,四方块已被锅铲折磨压榨的不成形,只有小指尖大小,走近盐罐嗅到油渣香,犹如烧烤的焦香袭鼻而来,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哪里经得起如此诱惑,没有来得急从盐罐中拈到鼻子前嗅,直接拈着放进了口腔,肉膏朝因长期在盐罐中浸泡,咸得发苦,发齁,但肉的焦香从来没体验过。当第二餐阿婆煮菜时,遗失了哪种放油的仪式感,铁锅莫名其妙,锅铲不知所措,谎称被家中的猫刁了去,猫始终“冇冇”地没承认,为了一砣榨干油的肉膏朝,冤枉了那只猫半个多世纪,若那只猫在天有灵,还能感应到这件事,应该向他说声“对不起”
真正第一餐吃肉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哪一餐肉吃的让母亲流出了眼泪,父亲生出了惆怅,家庭里生长着能吃上肉的理想生活,是种对口感的理解,当把吃肉注入生活时,吃肉成为了生活中的奢侈品。父母亲在县里各乡转战,七十年代中末期才算稳定下来,生活稍有改善后,父母把我们两兄弟从偏僻的农村接到了身边,当时父亲在农业银行,母亲在供销部门,作为生活供销社物质上宽裕些,母亲选择了供销社食堂,妹妹从小跟着父母生活,哥和我跟着双目失明的二伯和年老体弱的阿婆,生活拮据说出来都是泪。在这种情形下,从偏僻的农村走进了繁华的公社,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赶闹子,食堂中午吃八分钱一份的新鲜红辣椒炒新鲜肉,亮晃晃的色泽,黄灿灿的五花肉,油滴滴的腻味,香喷喷的菜肴;食堂离住宿地不到三百米,也许母亲不该叫我两兄弟去买饭,兄弟俩似牢里放出来一样,五个饭,两份肉,三份小菜,路上没有筷子就学着印度人用手干了起来,到家时,饭还有两份,那两份肉几乎吃光光。我记不得吃出了什么味道,只看见母亲的眼泪,父亲看到这情形,郁闷地抽着他手工卷的纸烟,没有吃饭,闷声地去上班了。
吃肉,我要吃肉!理想中能餐餐吃到肉将是种多么惬意的生活,不久改革开放,从一年到头吃不到一餐肉到每次赶闹子能尝到肉,再后来考上技校烹调专业,吃肉已得不到满足,在厨房用尽各种烹饪方法,吃得大快朵颐,不亦乐乎。时过境迁,搜索一下最好吃的肉制品和菜肴,众多的制作方法中当属家乡的爆火米粉肉。
先别说吃爆火米粉肉,过去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餐肉的人家很多,大叔讲他刚懂事对吃肉的印象,家中年前偷偷到别人家赊了块肉,走漏了风声,半道上被人劫了糊,因家庭欠了地主的债,大叔听后“哇”地一声哭出来,为了一餐肉,内心受了多么大的委屈和刺痛,美好生活是种向往憧憬,偏偏给众多的人以梦想。
爹爹讲他刚成人时去帮别人家莳田,插田赶在五一前完工,主人家想帮工快,每天会发一砣二两的爆火米粉肉,爹爹舍不得吃,用桐树叶或美人蕉叶包裹好带回家,当时把这砣肉叫“莳田肉”,讲的是无比珍贵,舌根生津。地主家的爆火米粉肉每餐摆在桌上,舍不得吃,每餐吃点垫菜,实在想吃用筷子刮肉上的米粉,刮掉米粉的一面朝下,直刮到六个面都没有米粉,蒸的次数多了,肉已糜烂,筷子夹不起来,才掺辣椒灰和香料。这样一道弥足珍贵的菜,印象中再找不出第二道。
母亲讲刚放开市场那个年代,食品站杀猪卖肉还凭票,把猪挂脑,小肠,大肠,猪肺还有猪脚当搭头,肥肉能炼油那个年代,有位偏僻的乡下小伙子可能从来未见过肉腥,手里篡着些肉票,清晨来赶了几趟闹子,排队都没买上肉,这天排队排在前面,轮到他买肉时,屠夫问他要什么肉?他说要一对猪脚,买回家炼油,老屠夫惊呆了,卖了大半辈子肉也没碰到过如此的客户。可见猪肉在贫穷的年月里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母亲经常当笑话讲给我们听,也不作评价,细细地想想,真是贪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和思维,没吃过肉,难道还没看过猪膏油吗?这玩笑开的。
怀着对吃肉的理想,踏上了即时可以吃上肉的路,在众多菜品中寻觅最好吃的肉菜肴,于是问师傅怎样的肉菜最好吃,师傅没有回答,千百年的岁月里,家中没有冷藏工具,家中杀头猪除还了斢换的,赊点出去,其余大部分会腌制咸肉,腊肉,小部分制作成爆火米粉肉。
爆火米粉肉的肉最适宜的部位属前夹肉,前夹肉有七层肉,其次是腰方肉,腰方肉有五层,过去腌制入味只有盐和米酒,腌制半天后才拌米粉。
米粉有讲究,粳米加八角,桂皮,公丁香,沙姜,草果,五香敲碎和米一起炒,炒至粳米金黄,使用石磨碾碎,磨时要快才会显得米粉粗糙,拌在肉上看不出什么特色,嗅起来有淡淡的五香味。
爆火米粉肉制作的加工方法家乡叫“背”,与烤无异,炭火烤,小火烤,火上架块铁丝网,把肉块排列整齐,烤到米粉带黄而不滴油时再翻一面,直烤到肉上米粉金黄即可,入陶罐保存。
垫菜一般是吸油的干菜,萝卜丝,老菜(盐菜,梅菜),豆角干,芋荷干,蕨干,南瓜干等,最适宜的属米粉小笋。前些年为了寻找这种美食,特意晒制了马齿苋,马齿苋酸甜适中,口感适宜,恰到好处。
垫菜调味,米粉肉整齐划一地码在垫菜上,过去普遍放入木帐中,趁蒸捞米饭时一起蒸,蒸出来的爆火米粉肉因帐中会滴蒸汽水,滴水的地方雪白,而不滴水的地方黄灿灿,一眼看上去似海底的珊瑚,十分漂亮诱人。
物质困乏的年代,无论什么菜要油多,油重即是好菜,而爆火米粉肉的油半点没流失,大口咬下去,满嘴流油。有许多人为了面子,吃过这道菜不愿意抹嘴唇,让油光沾在上面,以显示这一餐吃了肉。
母亲退休赋闲在家,她喜欢挂脑肉,冬天里买半个猪挂脑煨萝卜,吃时一盆大萝卜汤,挂脑肉炆的糜烂,捞出挂脑肉用刀划上几划,拌上香料和辣椒粉调味,味道确实好,适合于老年人。但过年总要烤一盆米粉爆火肉,冷却后装入坛里,家中来客即时应急。
二伯父是位双目失明的盲人,生活相当简单,八九十岁依旧一个人料理自己的生活,过年过节大家庭唯恐他没有肉吃,你剁一砣,他砍一块地送给他,他便自己加工成爆火米粉肉,用塑料袋包裹好,放入没有盖的坛中储存,那年过了中秋,帮他收拾家当,送进敬老院,楼上角落里一酱油缸爆火米粉肉,走近时一股“冬膏油”哈味袭鼻,肉已糜烂,不能再食用。好食材也需要好的储存方法,用密封的坛子封存,放在阴凉之处,保存的时间相对长些,坛香味十足。
下海到广州出卖手艺,这道菜没有落武,不用烤的方法,粘上米粉后用高油温真接炸香,炸黄,炸枯,蒸透,蒸软,任何酒楼都属一道特色湘菜。广东人认为猪身上最好吃的肉属核桃肉,就是猪头骨里剔出来的瘦精肉,但他们不排斥猪肉粘米粉带来的香味,
保鲜技术不发达的年月里,南方山里人杀头家猪的储备除了脱水腌制腊肉,直接炸点咸肉,米粉爆火肉,上市场出售又太远,借了别人家的要还外,真不知怎么处理,大部分人家会熏成腊肉制品,腊肉四季都有,而爆火米粉肉不常有,肉的新鲜,米粉的焦香,猪膏肉的油腻,全部烩在一起,就似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令人无法抗拒,使人回味无穷。
时光轮回着岁月,年轮更换着四季,风把天空的云吹散,雨把大地滋润,阳光为地球带来光明,这些都是天然规律,生活是本彩色连环画,翻开每一页他能刻入人们内心世界,将前生来世展现,搜索记忆,一切美好将在生活中开花,开出炫丽的花,美味美食,美轮美奂,往事如烟却扎根在老百姓记忆深处,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