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简书五十二天了,写了些字,也读了些字,心里有些发急。
简书中有些文,动辄几K几十K的阅读量,说实话我很受刺激。这些文字我至今搞不清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导致这么高的阅读量。也许是热点抓的及时挖的深度也够。
这种写法我学了,水平太低,也得了几个贝,但比我费尽心思写就的不抓热点的文,阅读量明显要好点。然而我个人又觉得这样写出来的文,不够经典。
又有一些文字,没什么阅读量,但是言之有物,思想深刻,给人以知识,以思想的影响,又并非空泛而谈,洋洋洒洒几千字那么多,比较凝练,比较快餐,深得我喜爱。我也学了,可惜我文字表达不行是一方面,最令我跺脚捶胸的是,思想深刻不起来,这可能和我没什么阅历有关,也一时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又有一个圈友,经常朋友圈晒她在公众号上发表的文字,第几篇第几篇了,我更是受刺激。我仔细揣摩了她在那公众号上的文,虽然全是腻人的鸡汤,用优美动人的笔触写就,好听的嗓音读出来,给文章增色不少。实际读来,真的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回味起来一句也记不到心里。我琢磨这也不符合我风格,玩不了这种东西。其实这种文很需要总结,归纳,提炼,提纯的功力的。我不是看不起鸡汤,我只是觉得,空话听多了也很厌烦,毕竟是叛逆过来的人,又没到耳顺的年纪。天天喝鸡汤不免肠胃不适。
所谓眼高手低,说的就是现在的我的状态了。一面看不上鸡汤文,看不上一句话就说明白非要夸夸其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一面是自己枯燥乏味,阅历太少,见识浅薄,胸无藏书,旁无可征,无可博引。可以说非常纠结了!
私下以为,可能写字这条路,每个人走在这条路上经过的阶段不同,比如圈友可能走到了比我远一点的地方,过了语言枯燥期,正在提炼自己。而旁征博引者可能过了提炼期,对文字运用已经比较自如了,正在试探自己思想的深度。而我,可能刚起步,觉得前路有许多开拓者,各有所长,乱花迷人眼,不知道那一条路更适合自己。
1.须得言之有物,不能是没有一个实例的纯鸡汤。得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目的或者给人增长知识或者见识,或者能给人以启发,或者给人以警醒。唱的比说的好听,没人能唱一辈子。鸡汤大补,白开水能活人。
2.须得表达清楚明白。虽说不是写古诗,必须学习贾岛一字一推敲,也得像福楼拜教导莫泊桑那样:“你所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一定要找到它,别用戏法来蒙混,逃避困难只会更困难。”
3.须得言之有理。这个理,是条理,也是道理。道理要深挖,更要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要有自己对于三观的见解,一件事可以有无数个角度去描写,去叙述,可以有无数个看法去表达,无数个人就要有无数个自己的道理,无数个想法,无数个念头,就要有无数个形式来表现,这就是人物个性,它绝不雷同。
4.须得有吸引读下去的欲望。或者是社会热点,让读者有参与讨论的欲望;或者是语言风格有自己的魅力所在;或者是观点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或者立意新,巧,给读者打开一个全新世界。
以上是我个人体会而已。于大家可以一笑而过。学习嘛,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求解决问题。个人水平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解决的能力肯定也不同。更深层次的东西我现在也还理解不了。
东西要深刻,一是要有阅历,见多自然识广,“纸上得来终觉浅”,须得亲自去经历,这就是为什么有工作的女性与完全的家庭主妇相比,在作品上,内容要更丰富,立意要高些,见识的多啊,思维都要更快,更灵活,都是工作生活里磨练来的。
二是要积累,多阅读,那些有思想有见解的作品,多揣摩多体会。时间久了,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式,这个事儿是怎么来的,怎么个过程,怎么个结果,怎么个后果,对特定的人,甚至社会会有什么影响。想的多了,形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再加上广博的见识,一件有深度的作品也就有了。
总之吧,边学边写,边写边体会,边总结边练习,总会摸索出自己的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