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经过熟悉的道路,不由得想起两件往事。
第一件事是骑车回家。
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且只有那一次骑自行车从城里回农村老家,就是走过这条路。那时候真是年轻,骑车要走差不多50公里,虽说是无知者无畏,倒是也没觉得多么艰难,无非一路上多歇息几次罢了。
奇怪的是,随后骑车回城的记忆一点也没有了,也许这就是记忆的特点,回家时路线策划过,劳累,新奇,坚持,记忆编码深刻,赋予挑战性意义,接下来回程也就自然而然,不再值得记住。
要不说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勇士,第二个就是随大流的了。
而能够深刻记忆这个事情,这与联系起来的曾经经历有关,这个经历最好在当初狼狈不堪,但是站在今天回看却值得称赞,因而就有了调侃的味道。
换句话说,同样一件事,由于时间流逝,因为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视野与看法。因此,评价一个人,以及一件事,要有耐心,要多个视角,也许会有新启迪,尤其是对于自己。
第二件事情是坐车回城。
那是工作后辗转换了数个单位,有次坐单位车出发,算起来至今也有十多年了,却历历在目。
那时候私家车很少,出发都是单位派车。用车多的时候,办公室领导一样充当专职司机,开一辆普桑车给我们服务。这位老兄部队转业,人很平和,毫无怨言,人品可见一斑。
那是在我顺利处理完业务问题后,坐老兄车子回城路上,车里只有我们俩。跑在这条路上,很快追上一辆空着车箱货车,老兄和我说,跟车遇到这种大货车,务必要保持远些距离,因为不知道会不会从车上掉下什么东西来,跟近了来不及躲避,非常危险。
那时候我还没学开车,也就听着好奇,权且聊天罢了。
巧的是,说完这话不多会,我们没有超车时候,前面货车一个颠簸,竟然从车厢里蹦出一根长木棍来!之后不停的在路上翻滚奔向我们!
我们跟车原本就远,车速也不快,老兄反应飞速,收油门同时,看到对面没有车子过来,打方向躲避到对方车道,距离还远就躲开了。而我们后面也没有紧跟的车子,这个事情有惊无险,没有造成任何破坏。
真是惊险!
我跟着老兄出发多次,知道驾驶水平很好,也很放心,这次虽然很震惊,似乎也没有惊吓不已,也许毕竟自己坐车不开车,也就有了不负责任被动接受的借口。
我们当时也真的并不太慌乱,老兄似乎还摇开车窗提醒大车司机,那人才是慌成屁,停车处理去了。我们没有停车继续前行,边走边讨论这个突发事情,猜测掉下来的是捆绑货物用的木棍。
我记得只是赞叹老兄技术,以及没有说出来的后怕,却没有共情老兄的害怕。他能没有吗?一定有的!
现在想起,真正让我佩服,或者启迪深刻的,是老兄这种“意识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
多少人,知识头头是道,做事乱七八糟,究其根本是意识的缺乏。比如,我们知道行车安全要点,不超速,不斗气,保持车距,文明行车,不过这些都是知识,属于考试用的理论东西,真正能够具体做好取决于意识。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做得好在于意识好,这个意识就是区分事情性质的根本能力,比如一个人心理状态是否正常,一个人真实动机何在,一件事情处理方式是否违反原则。
当我们保持且具有了区分性质的意识,就不会被具体技术迷惑,就可以突破视觉和听觉屏障,从容应对遇到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