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离开了上一家公司,开始思考一些东西。人或许真的只有在改变的时候,才会去考虑一些问题,毕竟一个环境里呆久了,难免会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今天就想写写什么造就了不同的我们。科学表明,大部分人的情商和智商都差不多,但是每个人走的路却千差万别。小刘喜欢音乐,梦想当歌星,参加各种选秀节目,但是五音不全,在第一轮都被刷了下来。小美喜欢表演,被老师赞赏有很高的表演天份,某天在路上行走被星探发现,从此在演艺生涯上一发不可收拾。小文是土木专业毕业的,可是女孩子喜欢稳定,不愿意在工地上摸爬打滚,靠着父母的关系,进了一家不错的单位坐会计,工作也就月初和月末的时候忙一点,每个月领固定的薪水,最近刚交了个男朋友,两人在朋友圈卿卿我我,小日子过得也挺快活。
2.在学校的时候,评判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大家以分数论高低,我也曾经很笃信这个理论。觉得学生只要学习好,别的都不用管了。所以我看不起那些不学习的同学,他天天去打篮球,我在学习,她天天在教科书上涂涂画画,我在学习,他周末出去兼职赚钱,我在学习。在这唯一的评判标准中,我自得其乐,认为自己是最大的赢家。直到某天我们被推向了社会,我要找工作了,我不知道怎么找工作,大家都说要找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我突然变得不知所措。我好像真的没有什么擅长的,自己对什么都没兴趣,对课本的知识也是因为要考试逼自己取学的,要是没有考试这个东西,估计自己压根就不会看一眼书本。在求学的道路上,所有的兴趣都为考试让路了。现在没有了所谓的考试,自己还能干什么呢?反过来看平时成绩一般般的他们,却活得有滋有味。天天打篮球的他组了个培训班,给喜欢篮球的小学生培训。爱涂涂画画的女孩子当上了UI设计师,还获得了不错的待遇。每个周末都出去兼职的他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在客户面前能说会道,业绩一路往上走。而我却不停地换工作,一直在寻找自己喜欢的事。
3.现在回头看看,我学生时代深信的分数论确实是错了。我不禁在想,为什么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人千差万别呢?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们出了问题,后来我想通了,是我理解错了教育的意义。教育不是让我们去像一个个机器人一样做题,背课文,考试,考好学校,去找好工作这些所谓被社会所公认的道路,教育的真正意义恰恰是打乱这些已有的路,为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路提供一个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可以称为天赋吧,有的人天赋很明显,就像伤仲永的主角,有些人天赋可能不那么明显,但是也总有点与众不同。经过教育,出来的应该是发挥自己天赋的人才,而不是流程化,标准化的人才。
4.假如你和我一样,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喜欢,或自己的天赋。请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生命不息,探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