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伊索
这里加一个横幅banner,旁边的导航多一个分级,来,这个按钮加一个触发事件......你很好,你想尽最大力去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那句:客户就是上帝?还是那句用户就是你的再生父母!所以他们说的“需求”都变成了你对产品的“要求”。
战战兢兢的开了评审会,做了产品立项,在会上你舌战群儒,恨不得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为什么要这个功能,这个按钮为啥为什么;进入开发阶段你又陪着笑脸在开发旁,陪着笑脸解释这个应该怎么放那个应该怎么放;开发怼你,交互也怼你,很好你的顶住了 ,他们都妥协了,最终产品通过内测上线了。
用户还是不买单,运营继续怼你.......而这个时候软件的开发已经投入了不可挽回的精力。你苦恼:为何我满足了你们心心念念的要求,你们却不买我的单!
上面的事例在生活中有有很多,而且也不一定局限在产品行当。你做的老好人,到头来并没有达到预期。
如果你也想设计简单的产品,请记住要为主流用户设计
《简约至上》告诉我们,首先你要甄选出你的主流用户,然后下一步方可针对这些用户的行为和需求去精简你的产品,这里所指简单的产品并不是“把那些看似臃肿的功能无情的砍掉”,而是优先考虑实现那些能够解决主流用户痛点需求的功能,其余的进入二级筛选,是砍掉还是在下一个版本实现。
产品经理不是圣人,从广义来讲我们只是需求的漏斗换一种方式来讲我们是连接研发团队和用户的桥梁 。
其实,你只是错吧“需求”当成了“要求”。满足需求没有错,错就错在你满足了所有的需求。
需求多而杂了可能会导致:
1.各种独立需求间的功能牵制和矛盾;
2.鸡肋(辅助性)需求对核心需求的干扰;
3.辅助性需求浪费正常开发资源,导致核心需求挖掘不到有效的深度......等
而无一例外商业目标其实是靠主流用户(核心用户)所支撑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选择性放弃一些人,放弃他们的需求,放弃将他们作为参考。
先了解用户,再思考合适的设计。
产品最终的归属是用户。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给了用户产品,而用户才给了产品价值。用户无一例外只会从自己角度去提自己的需求,不要指望他们会为你的产品(操作 美观 功能)考虑!
所以说如果你把用户当成了上帝,你会很累。因为这么定位只会有两种下场:1.上帝只有一个(群),而如果你把每个用户都当做上帝,最终只能欲求不满了!2.很荣幸你满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那你的产品也将是个臃肿的功能堆叠。
而怎么给用户一个他们想要的产品?怎样的一个产品才能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而哪些需求才是用户真正的痛点?针对这些问题,用户的行为能够给到你想要的答案,“也许他们根本找不到注册的入口”亦或是“也许导航将他们带去了他们不想去的地方”等等......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用户是谁(办公室的白领还是公园散步的大妈亦或是学校里的学生)
在一个了解他们的场景(旅行的途中还是驾车的途中亦或是安安静静的图书馆阅览室)
最后他们的痛点(不能定制完善的学习计划or认识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or打发碎片时间还是满足不了短距离的出行)
上面的三要素便可组成一个关于产品的故事,类似:一个上班的白领,下班后在拥挤沸腾的地铁上,搭乘地铁回家。
然后你就可以分析你做的这款产品是满足白领一族在下班路上打发碎片时间的软件。白领用户泛指25~35这个年龄层的人,这群人是重度手机用户。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人经过一整天的高强度的忙碌,就想让精神得到放松。在有限的活动范围和公共场所的场景特质,那就只能选择“看”或“听”来涉猎轻松的内容,这个时候手机音乐app就应运而生。
而且明确了三要素的app,该上那些功能不该上哪些功能,哪些功能优先级更高你都会更加清楚。
产品经理就是站在上帝旁边的人。
其实这个时候你(产品经理)的角色才是“上帝”,或者说“上帝身边的人”。
为什么说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形象的说产品经理很像上帝,上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上帝是一个建立了简单的规则,然后让这个世界演化。
我这里想表达的是,产品经理和上帝一样,也会俯瞰芸芸众生,知道他们的欲望(需求),然后给他们制定一些规则,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来运转。当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像上帝一样的,你会有上帝的成就感。
首先你要了解他们的欲望,然后你要通过你的产品去满足,并且他们在使用的过程里面是按照你的预期来的,你知道他们会怎么样自己去演化,然后你就在旁边看热闹就行了。
满足的欲望(需求)有限,是这群人的欲望(需求)。当然指定的规则也有局限,限制/引导这群人。
将用户最需要的功能,放在用户最方便的地方。
自从用上了第一部苹果手机,乔布斯的设计成功的把我路人转粉。不说他的商业模式还是经营之道。单单拿每一部苹果产品来说,概括成一句话:你最需要的功能放在了你最方便的地方。因为他们需要所以你要满足,因为他们需要所以你要方便他们的需要,他们感谢你的方式就是会爱上你的产品然后卖力的去帮你推荐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