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周记和我
从入班至今,也看过不少周记了(其实更早就看过些了)。开始确实有点“看得越多,越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的感觉,觉得这个这里写得好,那个那里用的修饰和模板很棒。也是直到上周,才渐渐从这种纷扰的状态里摆脱出来。
齐白石先生在评价别人模仿他的画作时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私以为这句话大可推而广之,说成“学人者生,似人者死”。我对周记的第一要求其实是足够“轻量级”,能让我保持对它“周末可爱的姑娘叫我起床写作”的幻想。虽然还是很羡慕别人把周记打扮地漂漂亮亮,工整好看,但如果我对自己的周记有这样的要求,“可爱的姑娘”就马上变成“严格的老板”了。
那我恐怕两周都坚持不下来。【笑
就像每个人心爱的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属于每个人的周记也应该有不同的Style。在增加自己了解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啊。
二 一周工作复盘
这周大概可以说是在心无旁骛地推进自己的研究了。但是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我其实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确实坐在办公室分析数据的感觉,和自己跑实地调研的感觉完全不同。处于后者的自己因为被事情追赶着所以一直都很高效;而一旦回到办公室就完全不同了。首先是虽然有任务交付的截止日期,但没有不能随便混混就可以过去的截止日期。其次是我自己都不太清楚我是不是在随便混混。
我自己的感觉是,每天到单位之后可能自己总计在推进工作的时间不足三小时,剩下的时间都是在补一些和行政相关的东西,带后辈,然后就是刷知乎和B站。自己沉浸在工作里的时间,早上到单位可能会达到半小时;但是慢慢地就只能沉浸10-15分钟就会注意力转移了。如果这样能让自己得到充分休息还好,但是这样做下来一天也很疲惫。
所以下周打算详细记录一下自己每天的时间分配,看看有哪里是可以改进的。
叹气。
其实自己也知道自己每天午睡大概十几二十分钟能增加自己的效率,但是总是没动力去做这件事...
那就在这周周记最后给自己立个誓吧。
三 随手写作
一 为什么朋友圈很多人只点赞不回复?
因为回复的成本太高,必须要“收益”足够大我们才有动力去做。
点赞,只需要动一下手指,就可以表达“我看到了”加上一个正面的态度。
回复呢?那差别就大了。比如你看到有朋友拍了出国旅游的美照,就算你回复同样要表达“我看到了+正面态度”的意思,也得构思一下,然后打字写:“啊!你去欧洲旅游啦!照片拍的真美!”
这得动多少下手指头【笑。
然后朋友要是回复了,是不是还要出于礼貌再回一句?互动起来,可能花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了。
尤其是有的人喜欢与人为善,看见朋友圈的新动态就想有个回应。如果他朋友再多一点,还要求自己必须回复,那他每天不用干别的了,就一直看着朋友圈点赞得了。
所以,很多人大多时候点赞,只有必要的时候才回复。
回归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它的内核和“我为什么总是听段子而不是看纪录片”,“我为什么和好朋友出去玩很轻松,和同事出去玩就很累很不想去”是一样的。看似类似的行为,其实背后隐藏的“成本”完全不同。
而成本较高的那个,必须要收益足够高,我们才有动力去做。
二 关于俞敏洪说“中国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
俞敏洪这位教育界的前辈用事实教育了我们:话说半句藏半句是要挨打的。
平心而论这句话其实首先错在没说完整:女性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男性,从而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男性难道就不能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女性,从而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吗?如果把这两种力量放在天平的两端,其实很难说哪种力量更强大一些。这个世界尚且处于“男权社会”向“平权社会”的转型期。要论“现阶段谁堕落起来更可怕”,可能还是男性堕落起来整个社会受的害更大一些。
其次这句话在表达观点时选了一个很容易招黑的方向:为什么不说“女性强则国强”呢?难道不是同样的意思嘛?【笑
其实在“堕落”这个话题上,我们很容易给异性贴负面标签。男人觉得女人不可理喻无理取闹,女人觉得男人钢铁直男不懂人心——大多声音其实都在通过强化这些观点,制造对立来获得某个性别群体的认同;而真正好好普及思维的性别差异,弥合矛盾的声音却太少。性别差异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至少碰到好看的异性,不管是男是女都会盯着看流口水的——不管是摆在脸上还是藏在心里。
不论男男女女,大家都是大猪蹄子,谁看不起谁啊。
四 关于生活
前两周周记关于生活的部分都写得很素。这周不想写流水账了,稍微带个主题吧。说说生活中的“烧烤”。
我不认同吃烧烤完全等同于吃好吃的。因为烧烤,吃的是一种生活状态。
所有因为“啊我要减肥,晚上不能吃东西”而拒绝一切烧烤的人,我尊重你们的选择,但是我会觉得这样的人生有缺憾。完美的自律生活,会因为偶尔一次的打破更加完美——只要选对了时机,选对了配烧烤的啤酒,最关键的是选对了人,你一定不会后悔那一夜犯下的错。
因为那一夜和老友一起放纵的你,像极了自己曾经逝去的青春。
我毕业后记得最清楚的一次烧烤是在东直门。在去那家店之前真的很难想象烤串居然还能有自助——不是韩式烤肉,不是法式铁板,而是东北那种大金链子小金表的感觉。看完菜单摸清套路的我极其兴奋,不顾基友们的阻拦,对来点单(虽然是自助但是还是要点,不过最后统一按人头算钱)的服务员大声说:
“四个大腰子!”
基友一:我不吃。
基友二:我也不吃。
我:没关系,我吃三个。
基友们:兄弟,你结婚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滚。
说实话,那家店的烧烤也没有太好吃,啤酒也没有多好喝。但是我想饱餐的,大概只是这种毫无顾忌地聊天说笑的气氛。
如果说好吃的话,是今年去长春吃到的一家烧烤。
对很多烧烤摊来说我应该算是个恶客:就那种看起来很事儿逼,什么都来几串但什么都不多点的那种人,像是在故意给别人算签子添麻烦。但是我是有我自己的考虑的。比如说口感搭配:一顿烧烤下来光吃肉串是很没意思的,好吃归好吃,嚼起来很没劲。所以,一定要搭配一些鸡胗、鸡脆骨、骨肉相连或者牛板筋之类的,来几串肉串之后拿这些磨磨牙,顺便缓一缓,然后继续战斗。
我在去那家长春烧烤之前,从来没听过有“喉头皮”这种烤品的。但是吃过了之后就觉得——
没有比它更适合在撸串空余做搭配的东西了。
首先,喉头皮是猪喉头的部位,也就是猪肉。烤制猪肉和烤制牛羊肉的味道是不同的。尤其是农村猪肉,不管是炒菜、炖肉还是烧烤,都有一股特别的味道。有的人觉得是猪肉腥气不喜欢,但我觉得是猪肉香味,尤其在烧烤之后这个味道更甚,搭配在羊肉串的间隙就是很好的调剂。然后,猪肉喉头部位的脆骨的嚼劲真的是上佳:鸡脆骨过硬,牛板筋过韧,而且入口之后整体都是“我就是这么难嚼,你奈我何”的态度。尤其牛板筋,上菜之后必须迅速吃完,否则变凉之后就成了每吃一口都在锻炼嘴部肌肉的斗争,搞得吃饭像打仗一样不得安宁。喉头皮就很懂食客的心思:小碎骨混在肉中烤成的喉头皮,入口咬第一下,一半时候是毫无阻碍的肉质口感,一半是轻轻阻拦一下牙齿然后应声而碎的脆骨,欲拒还迎的态度伴随着牙齿闭合,瞬间烤猪肉香从咬开的地方充满整个口腔,就是一个字:
爽!
所以吃个串都这么多戏也是很矫情了。
然而矫情也情有可原吧:确实感觉自己越来越喜欢少吃烧烤的生活了。毕竟“吃烧烤不健康”已经清清楚楚地体现在了“吃了肚子不舒服”上。所以肯定之后会越来越少吃。
不过,还是想啊。
...
还是想啊。
五 本周必做
这周我要减少在单位摸鱼的时间,且每天记录自己上班的时间分配(精确到5分钟。
如果成功每日记录并下周写在周记里,我就...
——我就存200进我的“手机更换基金”。
【如果这个基金从这周开始累积的话,应该一年后我就能换个新iphone了吧!想想觉得好激动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