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学习周记(第一周,2015年1月14日至2015年1月20日)
把自己学习剑道时的学习经历、进步轨迹和思想走向记录下来。
一、回顾
(1)开端
2015年1月20日晚上,我平生第一次踏进剑道道场,内心还在刚刚装剑谭的阴霾中(因为真的很难装),就开始跟着懵懵懂懂的练习了。
老师先让我们把剑围成一个圈,剑尖指向场地中心的柱子,做热身运动。接着拿起剑,开始练习挥剑的动作。我做的比较吃力,因为剑挺重的,更不要说什么动作标准了。后来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轮流喊口号挥剑,轮到我的时候我已经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了,于是我顿了顿,才把口号喊出来。不过喊的声音还可以,在那么一瞬间还觉得自己挺爷儿们的。
然后老师就叫林师姐带我先学习礼仪,于是我正式开始剑道的学习。
(2)礼仪
礼仪在剑道里面是比较重要的,出入道场、上下课和对战前都要行礼。
首先,出入道场要向道场正面鞠躬。
上课或下课老师要集合讲话,总结一下今天的要点和近期发生的比赛等,另外在指导练习中看到的大家不足之处也会提及。一旦老师敲响道场的堂鼓,大家就要停下练习来集合了,集合时跽坐(跪坐),没穿道服的坐在队伍的最后面。在集合讲话时要行三个礼,先是师生互相行礼,然后师生向道场行礼(每个道场行礼的方向都不一,未必是在道场的正方向),最后是大家向大家行礼,师姐说这是因为大家陪你练习,感谢陪练之余也要尊重对手。
之后还有冥想的环节,用短短几分钟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计划这节课练习什么,或者调整一下心态。
当师长单独指导后,也要向他们行礼,具体的方式忘记了,还是要问一下师姐的。
对战的时候行礼就更加重要了。对战前,若持木刀,先站中段的脚步,右手持刀,换左手,然后做一个解剑的姿势,拔刀,站中段的姿势,向前前进三小步,下蹲行礼。下蹲时两膝盖稍微向外侧,保持平行,姿势要谦恭、稳定而有自信,切忌颤颤巍巍。然后起立,剑尖向下(这里有个名词,但忘了),后退五小步,站回中段姿势,大喊一声(气合)后出击。
持竹刀时,则无需后退五步,下蹲行礼后,即可气合出击。对战结束后,站回中段姿势,退三步,下蹲,收剑,起立,向对方30度鞠躬。
此外,对战时必须同时喊出要打击对方的部位,即使临时改变也无所谓(但不要故意)。常用身体部位的日语有men(头)、kote(手)、do(肚子)、tsuki(咽喉)。
(3)站中段
接着就是学习剑道最基本的,也是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的练习——挥剑。
中段姿势是一切的开端,即我们在中国功夫里俗称的“马步”。中段姿势,首先身体站直,双脚并拢,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外转90度,再以脚尖为轴向外转90度,左脚蹬直,脚跟微微踮起,右脚膝盖稍弯曲,整个人的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双手持剑,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尾指握住剑柄的末端,右手握住靠近剑谭(剑锷)处,两只手的虎口对准中间的标准线(剑背),剑柄末端离身体大约占一个拳头的距离,剑尖指向想象中虚拟对手的咽喉位置。上身,特别是肩膀要放松,双腿绷紧,保持敏锐感。在日常的持剑练习中,可以多用手指感知剑体的重心和走向。
挥剑。举剑挥向身后,与垂直的身体形成45度角,挥剑时主要由左手发力,右手只作控制方向的辅助作用(杠杆原理),最终达到用腰力发力的效果(此时力量最大)。举剑的感觉像撑伞一样,也像是要把剑往天上捅去,双手微微弯曲。挥剑时则感觉像在抛鱼杆,往前伸展开,而不是向下打,争取尽量多的打击空间。在挥剑时,身体保持挺立,不要变形。练习时间久后,左手三指与手掌关节处起茧,证明姿势正确。
(4)步伐
步伐的部分主要由区教和刘师兄教授。
个人感觉剑道的步伐种类较少,但练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在中段站姿的基础上作移动。发力主要靠左脚蹬地,右脚被带动运动。有小步滑步、大步滑步和振足,还有变动的跳跃动作、米字步滑步和连续组合步。动作要求稳定和灵活,最终达到快速打击对方,全身而退的目的。区教说步法的练习越往后越是重要。
(5)残心
在第二节课的练习中,严教指导我们进行打击练习,其中提到了一个名词——残心。残心,即完成打击后,马上站会中段姿势(或其他准备姿势),使自己随时进入作战状态,不可松懈。
此外,还看到了以后下一步要学习的九型十三刀训练。“九型十三刀”,即剑道的套路,还没有学到,但将来应该是要熟记于心的。另外,团体比赛时有角色分配,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下次问问师姐具体知识。
二、小结
第一周的学习是很愉快的,这种愉快来自对新事物、对喜爱事物的渴求,也是对平淡生活的一种自我调节。运动总能带给人们鼓舞和信心,我想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动物性吧。这周逛街的时候,看到大佛寺建起了一座高楼,忽然竟有种很惊艳的感觉。我当时在想,为什么高的高楼一直在建我却看不见它,直至揭开了层层的防护栏,就像那些我们忽视的一直默默努力的人,直至发现他们渐行渐远我们才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