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高的事情被我编写为一个案例,发布到班主任群里,得到了几位老师的回应,这些建议大多针对小高的家庭教育。
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往往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来应对。我一直认为,我们可以有所作为,因为我们是老师。
我的接触方式,是请他来帮忙,给他事情做。这些事大都是故意设计好的。比如让他和小洪一起整理校园反欺凌问卷。
听说今天又发生了一件事,他又打了一个女生。我打电话给篮球教练说,小高要被我留下谈话。我又不想让小高知道是班主任老师告诉我的。无巧不成书,小高去篮球场的路上,一下子碰到了我。我拦下他,说有事情找他,让他坐在我办公室等我。
我打印出调解员的流程,问,帮忙整理这个校园反欺凌的问卷有什么想法?
他说,有些人没有说实话。
嗯,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和你一样的认识。
我现场问几个问题,你来作答一下如何?
你最近有没有被别人欺负?
没有。
你有没有看到别人欺负别人。
时常看到。
你对这个问卷有什么意见?
反面的表格里的看不懂,让人迷糊。
非常好!我也觉得需要改这个部分!你帮我改改如何?
我递给他一张新问卷。他接下了。
我手里拿着刚刚打印出来的金牌调解员流程,问,我有一个问题,今天和谁有过矛盾?
小李。
喊她来。
我要现场模拟一遍调解员的工作流程。
几分钟后,小高和女生小李来到了谈心室。
我按部就班地开始了这样的流程:
问学生1:你叫什么名字?
问学生2:你叫什么名字?
问学生1:请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问学生2,请重复他所说的话。
问学生2,请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问学生1,请重复他说的话、
问学生1,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问学生2,请重复他说的话、
问学生2,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问学生1,请重复他说的话。
问学生1,你希望什么事情能停止发生?
问学生2,请重复他说的话
问学生2,你希望什么事情能停止发生?
问学生1,请重复他说的话、
问学生1,你希望他怎么做?
问学生2,请重复他说的话
问学生2,你希望他怎么做?
问学生1,请重复他说的话、
问学生1,你能那么做吗?
问学生2,请重复他说的话
问学生2,你能那么做吗?
问学生1,请重复他说的话、
调解人问两个学生,“你们能保证会尽量按照双方同意的方法去做吗?”
如果双方回答是“能”,表扬他们在冲突解决过程中能够互相倾听并合力提出解决办法。
如果其中一方说,“不”,可以让他们提出希望双方都能怎么做。
实录如下:
小李:我下课时候,王同学挑事,说我骂他,其实我们骂,小高就过来打我,我不理他,后来老师让我们互相道歉了。
我让小高重复小李的话,不要添字,不要漏字。
小高:我听王同学说,小李骂我,我就打她了,后来我给他道歉了。
小李:我感觉当时...
小高:我感觉当时...
小李:我希望他不要再打人了。
小高:我希望她不要太骄傲了。
......
小李子走后是我们单独谈话时间。
小高说,对不起是我的口头语。我经常我对不起。我以后想当兵去。
我肯定了他的想法,也说了我为什么选择要培训他作为金牌调解员。
我的发现了你的三个优点和一个不足
第一个是正义感,有一次,老师把图书馆里的书借给同学们看,结果找不到了。老师实话实说,如果找不到,就要加倍赔偿。此刻,小高,在班级里大声吼了一声,居然那本书就出现了。老师承认了他的正义感。
第二是做事认真,我请他们帮忙整理调查问卷,他一下课就去整理,花了很多该玩的时间,让我很感动。
第三是不睡懒觉。这是小高告诉我,每天为了第一个进入篮球场,他会在五点多起床,6点二十前来到操场。也是他爸爸给他定的规矩。目前做的很好!
你有一个不足需要改,那就是自控不够,也就是自律不行,动手打人是自控力不够,不能跑够5圈,也是自控力不够。
为什么选你做金牌调解员?
一是你真诚,值得我信任,刚才,我们练习了一遍,怎样调解,你也学会了,明天我们就找一些闹矛盾的人试一试吧,我们一起来调解。
二是你的父母教育过你,要认清自己的错误,还告诉你四不过三,给你改正的机会,同时又告诉你不能突破的底线。这个做法,我是很赞成的。 接下来,就是你怎么做了。
备注:
一大早,小吕来说,小高用篮球砸她,她哭了。我立刻让小高来,让他和小吕自我调解。爱笑开朗的小吕接受了小高的这种特殊调解办法,把事情说开了,我特意当着小吕的面,再次强化了小高的三个优点和作为金牌调解员的两个理由。
小吕告诉我,以前班级里有小组加分,小高经常迟到,老师宣布,如果再迟到,就扣光小高组的所有分数。小高居然再也不迟到了。有一次还是在上课铃打响的前一秒进了教室。其他小组很想让小高迟到,那就让自己组胜出了。小吕说,这说明,小高是一个有荣誉感的人,会为自己的小组而改变。
小吕说这些话的时候,小高一直站在旁边认真听,我也很乐意听人家讲述小高的正面历史。
我告诉小高,我反对你把对不起作为口头语,这样一来,说对不起次数多,说明咱做的不当的事情多,会让人家觉得对不起不真诚,太随便了。谢谢,请,要多说,对不起,最近要控制说,不说对不起意味着你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你觉得容易做到吗?
小高说,容易。
我立刻反对,你的口头语说了很久,一下子改,不容易,从今天开始,要减少一次就是进步。不要轻视自己身上的小黑,你心里的小黑和小白是经常打架吵嘴的。
和教练邵老师通电话,得知他在篮球场很乖,很想学新动作,由于体重超了,又有些懒,人家跑5圈,他走2圈,因此进步不大,不过很谦虚。
我说,小高在篮球场是弱者,和那些同学比,投篮不准,体能不高,可是回到教室里,他就成了强悍的人了,这非常值得关注。
我希望篮球教练可以和班主任互动起来,因为小高是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而我们人为地把这个世界分割了。我建议,下次邀请篮球教练来班级里参加班会,班主任也去篮球场看看孩子们的训练,这种融通,会为改变助力。
b
家校合育在双语(35):背书包的老人
又遇见几位背书包的老人送孙子上学。看小孙子们,或双手抄兜,或踢着脚下的石头,悠哉自在的样子。此刻,老人往往兼具拎包、提醒和催促等多项功能。
“看着路,靠边点!”
“快走!别迟到了!”
“让你多穿一件衣服,现在觉着冷了吧?”
此情此景,我们容易给这些不背书包的孩子带上懒惰的标签,给老人的行为冠以包办替代的名片,我也这样想过,以至于遇到认识的人,就好为人师地上前干涉道,书包让孩子自己背吧,老年人不乐意,非要自己背,显示出天然的舐犊之情。
我们要清晰地看到,这种由祖辈替代父母完成抚育、教养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老人家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急不慢的生活节奏,包容大度的处事风格,都是影响小孩子成长的正向因素。
当然,也有老人因过于娇宠孙子,或者心力皆不足而面临种种困境,以至于给孩子健康成长的带来负面影响。
一次家长会上,一位老人说,
“他爸爸妈妈出去挣钱了,孩子就交给我了。俺不认识字,老师用手机发的东西看不懂。我只能天天叮嘱他,上学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听讲,好好写字,不要和人家打架,打破头,咱还要给人家看。”
“
c
生与死
石头不会死亡,因为它没有变化。它不死,是因为它从来没有活过。
一切有变化、能长大、在成长的都会消失:有生就有死。
我们都会死去,因为我们活着,这样说好像有些可笑。
最初的生命来自哪里?
人的生命和动物的生命截然不同。人类自己决定自己 的生命,可以自由地选择人生道路。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构建自己,组成了我们所说的性格。
人为什么会死?
死亡死生命的最后一个变化,是生命的一个阶段,一个最后的阶段。
要是人不死呢?
经历了长期的生活后,人们害怕改变自己的习惯,难于接受新生事物。
接受新生事物,尤其是接受与人们的信仰截然相反的事物,是一件复杂艰难的事情。
人死了以后呢?
一个人死了,他的身体消失了,他的性格保存下来了,继而活在其他人的记忆中。
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
有的人会惊慌失措,有的人充满了遗憾。有的人则仿佛一切准备好了,他们是那些对所做过的事感到心满意足的人,自由驾驭自己生活的人,那些中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人。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为了激励自己获得生活的成功,必须记住生命不是永恒的。
归根结底,正因为有一天生命会停止,这才激励我们努力争取成功。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而不是“为什么我们会死”
--摘自碧姬 拉贝和米歇尔 毕奇《关于人生的哲学点心》第一节
昨晚23点10分睡觉。
今晚,必须在10点40睡觉,死命令!结果还是11点。
明天晚上要早点,我要来把关,连续三天后,我要肯定他的休息时间的保证是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