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提出自己的新思想,并在实践中去检验,从而逐步构建独特的学校样态。这种新思想千万不能凭空而生,它应该是借鉴他人经验,创造性地思考他人的思想,并在个人创造性的活动中产生。
每天观察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我竟然发现,不少学校已经远离了大自然。学校除了硬化路面与广场,就是整齐的绿化区域,一排排树很整齐,绿色的草坪修剪得很是平整。到处悬挂张贴的是广告公司设计的作品,看起来很有文化,也很气派,但是缺乏的是孩子们的真实东西。这就把儿童与大自然慢慢隔离开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一方面,学校是周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学校也在创造着环境。
在北京市育英学校校园里,有一片银杏林,里面有弯弯的小径,地面铺满了沙子。这是学校想到了,儿童喜欢玩沙子,在这里,他们会发现无穷的大自然的秘密,蚂蚁为什么搬家?蚯蚓怎么都爬出了地面?喜鹊怎么会在沙子里边走边观望……这些都会引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享受童年的美好与乐趣。
走览整个校园,到处是学生的原创作品,班级的、年级的、个人的;教室内、走廊边、大厅里、校园外,琳琅满目,让人惊奇、振奋、赞叹。
这才是真正“以孩子为中心”的校园环境,这些作品会触及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丰富其思想、唤醒其变得更加优秀的愿望。学校里的许多东西都应该是孩子们亲手做的,力求让每个人用心、用手来建设自己的学校环境。
在她的分校,也是秉承这种思想与理念。这不,为了让校园与大自然建立联系,树下面池子里填满了一些颜色各异,形状不一的鹅卵石,这可是纯天然的,是河水多年冲刷的结果,他们从河套里被拉进了校园。孩子们看到会展开想象,这些石头怎么会如此光滑,有些怎么会像鹅蛋一样圆,他们是怎样变成这样的?一门课程就这样在校园里诞生了。
校园里所有的绿化区域里面都修建了供学生行走的小径,目的是方便学生走进去欣赏这些花草植物,也可以三三两两休闲聊天,还可以发现蝴蝶啊、蜜蜂啊、蜻蜓什么的。有一天,我发现一个画夹,上面画的是学校花园里的美人蕉,画得很美,自然之风。很显然,很多课程资源就这样被种植上了。人们在美的环境中感受、对话,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感。这是很有意义的德育课程,即环境育人。
要敢于把整个校园交给孩子,这是他们的乐园,是多年后还会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这就是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