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家经济问题间接为民地武开辟了兵源
缅甸是个贫穷的资源型国家,拥有大米、柚木、翡翠、红宝石、石油、天然气等等令他国垂涎的珍稀资源,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享有“亚洲粮仓”之美誉,然而,她却从1987年起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而且在亚洲排名前十,迄今,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依然没有摘掉这顶贫穷的帽子。可悲的是,上天偏爱地给了她一片资源富饶的国土,但她的多位代理人却用政治和战乱把这个国家给拖入到贫困的泥潭中。
缅甸第一任总理吴努执政期间就开始实行“国有化”经济政策,1949年3月缅甸联邦经济会议决定:“一、实行国有化与合营政策;二、由国家垄断大米、木材、矿业、橡胶的出口贸易;三、成立“半国有”企业;四、实行土地完全国有化……”此一系列举措一经颁布立即吓跑了一些大公司和企业,与此同时,流出缅甸的还有资金、人才和市场。吴努政府的这些政策被后来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吴奈温继承和发扬。
奈温主政期间,施行“缅甸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国有化的范围和力度比吴努政府更加恶劣,从此这一经济政策给缅甸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军人政府表面上为了国家的发展实行计划经济,但其真正目的是企图通过“国有化”削弱其他非缅民族在缅甸的经济影响力,其中,在缅华裔和印裔是排挤的重点。而且,军政府所谓的“国有化”真正的接管者却是腐败的军官。吴奈温独裁统治期间,曾将15万家企事业单位收归公有。从此,经济发展程度位列亚洲前茅的缅甸开始一路开倒车,从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一。然而,国家积贫积弱的结果,却让掌握着国家资源的缅军人利益集团反而更易于操纵贫穷落后的缅甸人民。
1984年和1988年,缅军人政府先后二次宣布废除多种不同面额的纸币,据说缅军此举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打击缅甸共产党等与政府对抗的武装,在经济上对敌进行封锁。但也有一种较为荒谬的版本称:“缅军寡头作废一些面额纸币是因为迷信某些数字对其执政不吉利。”但,缅当局作废缅币确是事实,也确实令国家经济和国民遭受惨重损失,作废纸币直接导致缅甸暴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同时也把独裁的奈温将军给掀下了台。
1991年至2011年间,美国对缅实施长达20年的经济制裁使得缅甸国家整体发展更加滞后,但同时却也更加巩固了仅仅依靠自然资源就可以维持军队和政府运转的缅军统治地位,长期牢牢地掌控着国家机器,面对贫穷落后的愚民为所欲为。
纵然缅军人利益集团占尽武力优势、人口优势和资源优势,不将任何非缅民族武装组织放在眼里,并有信心将之逐一消灭或取缔。但缅军方似乎忽略了一个人类最深层的“思变求好”的本能欲望——人民越贫穷,人心越发思变求好;人民越贫穷,对家产和前途便越无顾虑和羁绊,所以,也就有无数穷苦人民愿意投身武装组织干革命,这是一种急切改变命运的热情和动机。于是,国家的经济问题间接为民地武的兵源创造了条件,因为人民越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越是落后,民地武就越是容易招募到年轻的兵员。被边缘化的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既没有公民身份证件入城打工,就算进得城中也没有文化与城里人竞争,所以,就地从军就成了他们人生最优选择。因为,参加民族武装凭着勇猛、苦干与忠诚,一些山区农民可能会在若干年后成长为一名受当地人民尊重的军官,这就是贫困落后与民地武长期存在之间的内在逻辑之一。
动荡的国家必然带来贫穷,贫穷带来的副产品就是国民素质整体落后。落后的城区愚民对遭受压迫可能已经处于麻木状态,对反抗压迫也束手无策。所以,缅军人利益集团也就可以一家独大长期霸凌全国各少数民族。自缅军人掌权以来,国内的政治动荡、闭关锁国的政策、频繁的武装冲突以及西方的制裁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缅甸的经济发展一直走下坡路,国家落后的经济增加了人们对当局的不满和失望情绪,这让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人民有了奋然起义的理由和动机。另外,几个现有特区的发展建设水平和缅政府治理下的城镇相比,这让各民族组织对争取高度自治,对自己治理自己民族区域更加充满信心。
2007年9月5日,缅甸因经济问题导致全国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从而引发僧侣上街游行向当局示威,外界将这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称作“藏红花革命”(又称“缅甸袈裟革命”)。也是藏红花革命促使军人政府加快缅甸民主转型的步伐,实际上是军人合法性危机迫使其不得不走民主选举模式,这就是08宪法“军”主立宪的历史因素。可见,08宪法真正要解决的不是国家的民主问题,而是为了帮助军人集团实现继续合法性掌控国家,解决该集团权力合法性的危机。
由于,军人集团只顾维护既得利益和巩固手中霸权,对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却疏于用心,并且依然执行“军富民穷”的方针,他们认为贫穷的人民没有抗争力;迫于生计的贫民没有维权能力,所以易于掌控。然而,国家越是贫穷落后,人民受教育的程度便会越低,有些地区的贫民甚至是连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既没有知识,又没有社会资源的贫民,最适合也最能够迅速改变他们命运的就是当兵。当兵进入部队,既能够让他们的温饱有了基本保障,还能通过学习军事本领,凭着作战勇猛为所在部队立下战功,一旦有了军功,当上了军队干部,不仅人生找到了意义,基本生活也就有了长久的保障,甚至还能借助军中领导和战友的关系在服役期间或退役之后开辟一些特殊的财路,实现暴富。可见,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青年而言,混部队比混社会的成本更低,但改善命运的机率却比后者更快也更高。所以,入伍当兵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对民族武装组织而言,就形成了兵源易得的条件,这情境刚好符合“K-H内战分析模型”中“兵源易得”这一项,所以缅甸的民族武装也就只生不灭。真可谓:战火烧不尽,民族主义的风一吹,各类武装就会遍地丛生。
综上可见,国家经济发展落后与民地武能够长期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