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游泳课认识了一位游泳教练,我办了一张健身房年卡也认识了一位陪我练身体的教练。这就是我一直以来以为的教练的概念。
最近读了一本书,吴士宏的《越过山丘》,这本书里说到她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选择做了教练这个职业,以及如何做教练,虽然主要是做企业高管们的教练,也就是商业教练,但每个人除了事业还有生活,所以教练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书中有个片段,是讲她给她的朋友做“即时教练”的故事。
朋友苦恼,她的老父亲闹牙病,吃不下东西,不听话,常常扔药,于是她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监督她父亲吃药,因为父亲耳聋严重,只能大声嚷嚷,搞得父亲有点怕她,可这不是她想要的样子。
作者通过教练式发问,“你不愿意对老爷子皱眉嚷嚷,那,你想要什么呢?”
朋友说:“我当然希望他健康,唉!”“我希望,至少…每天见到他,能笑着和她说话,他不要见了我就紧张。”
作者接着问:“这对你很重要吗?”
朋友激动了:“当然很重要!我没法子让子让他恢复健康,起码能给他一些快乐,而不是压力!”
我继续问:“那你打算怎么做呢?”我正替她犯难。
朋友认真思索了一阵,眼睛放光,说道:“有了!我就笑着说我的,他听不见,可是能看见呀!”
继续问她:“你打算何时做?具体怎么做?”
最后请她要反馈效果。
后面反馈说每天回去笑着跟老爷子说话三分钟,老爷子慢慢不紧张了,后面也笑着说起来。
两周后,老爷子因心力衰竭去世了。朋友说老爷子临走时,握着她的手咿咿呀呀地说话,没听清楚内容,但他一直是笑着的。朋友说:“我感谢你,让我免除了后半生的遗憾。”
如此厚重的意义,就是一个“即时教练”激发出来的,找到目标,挖掘意义,制定行动方案,教练督促。
被这位作家的思维影响,我有点感觉无处不可教练,处处皆可教练。
比如,作者对于逼问客户:亲人们对于你的意义?如果重要,你如何安排陪伴的时间?如何不留遗憾?
想清楚亲人、家人对你的意义!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成长而家长缺位,这些都是触及人性深处的大遗憾,想清楚,说出来,让意义充分昭彰,所以会更认真地对待。
比方说跟太太的高质量陪伴,只需准备几个开放式的问题,然后,就专注聆听,等她停下来就再接着问问题,比如,你今天过得怎么样?那你现在心情好些了吗?下个周末你想做些什么?太太的倾听可能是很长的,被认真聆听的倾诉,是非常治愈的。
我回想起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也会这样,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和激发孩子。你打算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咱们这个游戏任务?你需要哪些支持?你需要我做什么?你是怎么计划的?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怎么思考的?等等
我觉得懂得教练式的提问来激发教练伙伴是关键中的关键。
通过专业教练的引导和提问也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the one”。
读完了再接着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