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读毛姆的《人性的枷锁》。
但不妨先说说广义阅读,譬如周末徒步,去读一颗树,一片叶子。我乐于分享今天随拍的叶子。
“小雪”刚刚过,似乎小雪悄然而至和大雪纷飞的日子还离得很远。叶子倒是不停的落下,一边保持绿意一边表现出寥落。
说到这里,就可以说说毛姆的人性的枷锁,读他的文章,感觉特别真实,就是那种节制使用修辞的感觉,或者个人认为修辞无用。又好像只是他的视角不同、注意力不同、记忆点不同。我们写文章,都喜欢尽量表现美的、善的,而他却是不带评判的先表达出来。仿佛存在本身就是标准,你看得见看不见与他无关。
当你的视觉感受突破了惯性,就会迫使你调动潜在感觉,你会去分析表面之下的内在,眼前之后的历史,会发现你自己以往的错觉,质疑自己的惯性认知。
这其实就是成长!成长不止白天,还必然有黑夜,有春暖花开,当然也有寒冬飘雪。
正如书序中提到“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
就像你的感觉就是你的,别人无法替代你自己去感受疼痛还是舒适、温暖还是寒冷。
文章的开头很朴实,也很真实,就像我的感受。
“黎明破晓,天色却依然阴沉昏暗。乌云重重,空气寒冷潮湿,好像要下雪了。”
不是我们平常从教科书,从历代文人的诗歌散文里面读到的那样唯美或者凄苦。
就感到这是很平常的冬天的一个日子。
在一个平常的冬日,有多少动物冬眠着不醒?有多少生命会陨落?又会有多少事物会消失呢?
“菲利普”的妈妈刚刚生下一名死婴,她自己已经心力交瘁,将不久于人世。但菲利普浑然不知,在这个冬天,一个平常日子里,他无法打破自然规律,困顿后,他依然会睡去。
当妈妈问起菲利普,“女人沉默了。接着,送孩子回房的护士回来了,她走到床边说:“菲利普少爷一直没醒。”
菲利普又怎么能够预知,或者为不可测的命运做准备呢?
一切都还来不及,尤其妈妈的爱和保护。但天性会伴随成长。“一周过去了。在沃特金小姐位于昂斯洛花园的宅子里,菲利普正坐在客厅的地板上玩耍。他是家中独子,打小就会自娱自乐。”
也许妈妈在的时候,孩子需要的阳光和爱护就不够,妈妈离世后,就更缺乏了,一个弱小的生命,潜在的天性会不会就有“藏”?--“他藏在里面,躲着不让洞外的印第安人发现。”
记得我们小时候爱玩藏猫猫的游戏,但是藏着藏着甚至就睡着了。堂弟就曾经藏到苎麻地里面睡着了,直到夜晚大人打着电筒、大声呼喊才寻回来。
几天了,菲利普一直没有问妈妈哪里去了,这也很真实,不像平常的描述,菲利普哭,也是跟着大人哭的。
记得我外婆离世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哭,但是看大人们都哭,都跪着,自己也就学着跪下。不是跟外婆没有感情,而恰恰是这种感情太朴素太真挚,暂时理解不了这种离别会有多么的不同。直到一周后,一个月后,一年后,十年后,几十年后,才会越来越深的感到那种不可逆转的离别。
但她独一无二的偏爱一直都在,谁也拿不走。
至于为什么叫枷锁‸?我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