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安徒生有贾宝玉一样的美学态度。
在他的笔下,少女都拥有打动天地万物的美丽,当她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小鸟啊小耗子啊都会来帮忙,天上的神仙也站在她们一边。
当少女变成王后,就会有一副凶恶的嘴脸,她们通常是虐待前妻遗留子女的王后,或者是掌握无数法术的坏巫婆,住在黑暗肮脏的地方,以折磨少女少男为乐。艾丽莎被坏王后涂抹的脏兮兮,导致父女见面而无法相认,11个王子干脆被变成了大雁,有家无回,时刻飞翔在可能丢失生命的天际。深海的巫婆住在死人骨头堆砌的房子里,用自己的嘴给一只癞蛤蟆喂食,简直又丑又坏又恶心。
这种倾向大约与安徒生的早期经历有关。
小时候他经常和老祖母去附近的精神病院,有一次他走进危险病区,在门缝里看见一个疯女人一丝不挂坐在草堆上,披头散发,疯女人发现小安徒生后,从门缝里伸出手,差点一把抓住了他。这种早期记忆始终存留在安徒生的记忆里,使他一生没有结婚。而他的故事里,到处都是坏巫婆的魅影。
安徒生的童话,看起来像是纯真,充满了或者美好或者忧伤的想象。但是他的童话,其实不过是成人世界的寓言,充满了黑暗的警告。
由于艾丽莎的美丽,出来打猎的另一国的国王看见了她,并且力排众议娶她为王后。小时候我们会喜欢这样的国王,因为他身上有明显的男性气质。但是长大以后,再读到这样的情节,却突感唏嘘。因为此时国王有多坚决,后来他就会有多脆弱。果然当主教告发艾丽莎是女巫时,国王下令烧死艾丽莎。而当真相大白后,国王又给艾丽莎戴上美丽的花朵,召开盛大的婚礼。艾丽莎感觉平和而幸福。
这样的结局,理智的女人是无法接受的。这是一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虚假爱情,是女人依附男人存在的象征。
在《十日谈》的最后一个故事里,薄伽丘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娶了一个美丽的渔夫的女儿,婚后某天却忽然怀疑她爱上的是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于是开始各种考验,他不仅把她生下的儿子和女儿剥夺,还把她赶出了王宫。10多年后,国王找到女人,告诉她自己要娶新王后,要求她去给新王后准备餐点,而这个可怜的女人居然欣然。最后国王接回了儿子和女儿,也宣布王后经过了考验。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薄伽丘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的结局,他只是在欺骗我们。因为前99个故事,所讲述的全部都是不忠和自由的情欲,故事的背景,则设定在瘟疫盛行死亡将至的时节,这种时候,不会有人守候虚假的贞洁。对坏男人的愚忠就是对自己人性的背叛。
我觉得安徒生也不信自己的故事。他在自己的故事里渗透出国王的愚蠢和专制,意在警告女子,天下没有完美的爱情。故事里的女子,甘心情愿为男人牺牲自己的所有甚至生命,当男人回头时,她们便开心快乐,似乎伤害从未发生。我们必须辨别清楚这是爱情的迷魂毒药。
安徒生似乎非常喜欢安排女主角在实现愿望前失去语言能力,这表明,在男人的世界里,她们注定要承受被误解被折磨却不能辩解的命运。在《野大雁》里,安徒生让小妹妹艾丽莎充当了拯救者,她不能说话,直到徒手编织好11件荨麻铠甲。在《海的女儿》里,小公主为了与王子结合,失去了舌头,不能陈述真情,最后任由王子娶了别的女人,而自己却变成一个孤独的气泡。
出身低微的安徒生,一生致力于与名人交往,海涅说他一副奴颜婢膝的奴才相,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很好地说明了安徒生的性格特点。他自己也说自己抗拒不了追求名誉和地位的欲望。他早期的童话,表面上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结局却有画蛇添足之嫌。谁能相信《海的女儿》300年后会获得灵魂?谁又能相信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这种结尾的硬性转折,本来就是安徒生为了迎合世人喜好的一种伎俩。
后期的作品,由于已经吃穿不愁,并且拥有了自己渴望的名声,反而很好地体现了安徒生本来相信的东西。于是我们看见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冻死了,看见爱幻想的枞树被投进了火里,看见裸奔的皇帝在众人的纷纷议论里瑟瑟发抖,还看见了被权臣抛弃的老国王在冷床上奄奄一息。
安徒生对人物描写并没有显著的偏向,他让我们自己判断。读这样的故事,使人保持了一种冷峻的客观。我们看到他笔下的国王,看起来像极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高兴时赏你富贵,愤怒时夺取一切,失败后发出无力的哀号。对这样的男人而言,女人在任何时候都只是权力的花边而已。
《野大雁》里,艾丽莎最后丢出了自己做好的荨麻铠甲,11个哥哥终于都恢复了人形,只有最小的哥哥仍然保留了一只大雁的翅膀,因为即将被烧死的艾丽莎来不及完工。但是这只翅膀的保留,其实是安徒生的一种美好愿望。因为王子们终究都会成为国王,变得专制而愚蠢,不尊重女性,但是由于这只翅膀的存在,也许小王子会略微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