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是个特殊日子,意即“我爱我”,这多少有些自恋的味道。今年的“5.25”对于姜堰教育人来说,确实是个十分特殊的日子,这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姜堰开放活动“姜堰展示日”。一整天的时间,姜堰新教育人用一段行动叙事、一节梦想课堂、一场成果展演、六个学校现场,向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的同仁呈现了姜堰教育别样的精彩。
从25日晚上一直到此时,媒体、新教育同仁用各自的视角为姜堰新教育高调点赞,朋友圈被“姜堰”+“新教育”刷爆了。面对那么多的溢美之辞,我们知道所有付出都得到了回报,这让我们的内心感到了欣慰。
再回味台前的那些光鲜已经显得多余。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见证者、策划人,我想把幕后的那些花絮记录下来,珍藏一段记忆,也藉以表达对为这次活动辛勤付出所有幕后同仁的一份敬意。
花絮之一:等到你,真的不容易
在今年北川会议欢迎晚宴上,朱老师说:做一个现场有奖问答,全国最早的新教育实验区是哪里?有人说是金塘,还有人说是其他地方。其实,朱老师是想借这个机会正本清源,同时让姜堰这个真正的第一发出“五月的邀约”。
2016年,在李宜华先生引荐下,我先后两次与朱永新先生相遇,邀请他来姜看看第一个实验区的模样。记得当时我们还带去了一大摞介绍资料,只可惜朱老师太忙了,我们不好意思占用他过多的时间。但收获颇大,朱老师满口答应抽时间来看看。山东诸城年会后,李宜华先生一直联系朱老师,询间其姜堰之行何时屡约。国庆节期间,我收到信息:朱老师来姜的行程定在10月21日。我不知道考察过三所学校之后朱老师的真实感受,但从他的言谈中我捕捉到,对这个有着新教育里程碑意义的实验区,他偏爱着、鼓励着,但也担忧着,怕其远了就淡了。他在现场给我们压担子:明年能不能承办一次开放周活动?
姜堰与新教育相遇、相知、相守快十八年了。站在即将成年的时间节点上,姜堰真的需要一个仪式来为自己赋能续力。在过往的岁月里,姜堰与新教育经历了相遇时的“一见钟情”,热恋时“狂热冲动”,相守期的"岁月静好“。尤其是牵头人的几次更迭,中间难免不会热情降温,甚至出现少数新教育实验学校已经淡忘了自己的新教育身份,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十二五”收官之时,姜堰教育提出了“走向品质提升新阶段”的追求。我们依托什么来提升品质?新教育!于是,有了将新教育实验学校由过去了35所扩大到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进入新教育“朋友圈”的动作,有了一个个现场推进会、年终述职会,唤醒学校回到新教育语境中放逐理想。
北川会议期间,轮到姜堰登台发言的前两个小时,我一直纠结着:要不要公开发出邀请?我在微信上向武局请示:“开放周活动,要不要接招?请指示。”很快收到回复:“可以!”于是,这就有了“人间五月天,我们在姜堰等您”的“五月的邀约”。
花絮之二:五月的邀约,我们拿什么款待
十多年的经营,新教育形成了100多个实验区、3000多所实验学校的庞大群体。年会、实验区会、国际论坛、开放周活动频繁精彩地呈现,调高了众多新教育同仁的味口。面对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这群人,我们拿什么款待?
其实,在去北川之前,教科部杨爱军科长就已经拿出了初步方案:现场学校必不可少,行动叙事讲述奥秘。杨科长向来做事认真,在每个关键眼上他都能让人放心、暖心。后来,我又给加了两道“菜”: 展演汇报营养味道,梦想课堂独行其道。在从北川回程的路上,我就把展演的担子甩给了付刚主任:请尽快思考开放活动展演事宜。付刚在这方面他是高手,这事交给他办省心。果然,没过几天我就收到了展演节目建议单。
为了防止现场展示学校内容同质化,教科部在接到任务的第二天就召集几个校长重新细化方案,打磨各个环节。刚开始,城南和康华两个校区都将“大阅读”作为了展示重点,但这是城南的拿手戏,尽管康华也做得很好,但只能忍痛割爱,错位亮相。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开会时八个校长个个脸上自始至终表情凝重,他们已经惦量出这项任务的份量,轻松不得。
5月8日,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办公室主任杜涛,培训中心副主任许卫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宜华来姜督阵。本来我们只想让他们看一两个基础条件好的学校,谁知陈院长坚持只要开放的学校都要看一遍。我猜测,他们只是从新教育的江湖传说中知道姜堰新教育如何如何,没有亲眼见过,心里不踏实。他们觉得既然以新教育研究院名义组织的开放活动,就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交换意见时,专家们表扬肯定的话说了不少,但也婉转地指出我们的不足:如何更好体现新教育的文化为学校立魂?如何保证新教育元素的纯度?如何坚持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打磨好展示课?生命叙事如何体现生命在场?交换意见结束后吃晚饭时,我们发现杨科长和几个校长没到场,一了解才知道,他们又连晚开碰头会,落实整改方案。自己吃不吃饭已不重要,怎么把客人来姜的那道新教育“大餐”菜谱研制好,才是他们那时最大的心事。作为牵头责任人,尽管我心里也有些担忧着,但我知道姜堰的这些校长和职能科室既然敢于接招,就一定有办法扬长避短,呈现最好的自己。
开一节梦想课程展示课,是我们主动添加的自选动作。刚开始,志明主任推荐了大伦小学小夏老师。据说,这位老师在全区梦想沙龙活动中有特别上乘的表现,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还自创了数学绘本阅读课程。说实在的,小夏老师真的很优秀,也为准备这节课付出了许多。可是小夏老师毕竟太年轻了,加之梦想课程本来就是全新的东西,完全靠个人自主摸索,准备的时间又很仓促,我们怕她h不住,最后只能另择他人。我们这样做对小夏老师是有些残忍的,我们会惦记着给予小夏老师另一个平台,补偿她为此作出的牺牲。5月21日,临时决定由城南校区袁小芬出场,前后仅三天的时间,可以想象袁老师承受了多大的挑战。
姜堰新教育成果展演环节,也经历了不断否定、重新再来的过程。《方言韵白——每月一事》《三水童谣》《教育博客雁之队》等多个节目脚本一改再改,到了最后已经和当初截然不同。《手指上的阅读》《凤凰读书吧》等节目,尽管处处精彩,因为时长超过六分钟,只好砍头去尾。《喜洋洋》《光影的故事》《我们的班级》差点被毙了,最后看在孩子们辛苦付出的面上存活了下来,这才导致上午活动时间超时。看来,有时面对大局还就必须有铁石心肠。
这次活动,在每个代表的材料袋,都有两副“扑克牌”——古诗卡片。这是城南小学自主开发的趣味学古诗的工具。现场看过孩子们凭借这副牌做“小猫钓鱼”、“对对碰”等游戏的人都清楚这玩意儿的文化价值。这一套卡片的正式出版发行,前后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实小集团和凤凰传媒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许,借助这次开放活动,该卡片因为凤凰集团的包装成型,它会由一校独创而成为走向市场多校共享的文化新品。
花絮之三:做菜容易请客难
一场宴席,做菜容易请客难。人来少了,会觉得过于冷清,有些伤自尊。人来多了,又怕接待能力跟不上。因此,我们将本次开放活动的接待规模设定400人,且除了食宿自理外,免收会务费。“五一”一过,我们便通过多个途径对外发布了开放活动信息。那几天,陈院长、武局长以及热心人都在朋友圈里为姜堰活动吆喝着。
时间过去一周,报名者不足200人。我们把这个信息告知研究院领导,陈院长安慰我们说,按照常规,活动不会少于400人。那几天,我们一方面紧锣密鼓做着现场的筹备工作,一方面关注每日的报名情况。我们知道,5月下旬这是中高考即将开考的前夕,学校、教育局一般不安排外出考察学习。如果我们的活动就一两百人参加,多少觉得有些不甘。当然,我们已经想好了预案:客人不来,自家人沾光。那几天,我们一直担心着,生怕外地同行不给我们这份面子。
想不到的是,到报名截止日,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500人,本以为这个规模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能够满足我们“虚荣”。19日那天山东济宁的一个电话让我们傻眼了。济宁去年陆续有人小规模来姜考察过“大阅读”,今年4月又请我到汶上为校长做过一次介绍,因此济宁有很浓的姜堰情结。蒋永乐主任在电话问我开放活动在哪天,我告诉他具体日程,并告之已经报名结束了,若想来还有少量的名额。谁料到,他们一下子报来150人多人的名单,给我们出了个大难题。办公室提醒,报告厅无法容纳。想让济宁减少组团规模,但对方十分坚决:住宿吃饭、出行车辆自行解决,实在坐不了会场加凳子。来的都是客,我们实在不好意思去拂人家的情,于是便有了25日上午现场加座的那场面。
花絮之四:这是一群人的舞蹈
一场庆典仪式,在台面上光艳亮相的只是少数,其实幕后有众多的无名英雄。姜堰新教育开放活动,这是一群人舞蹈。
为了筹备好这次开放活动,我们具体投入了多少人力,真的无法统计。区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开幕活动致辞,创造了新教育开放活动的历史。区政府分管领导在活动前夕主持召开协调会,动员各职能部门全力保障。教育局机关半数人员参与其中,局班子成员人人都牵头一条线,领一群人。教科室具体负责6所学校的开放现场,到了冲刺阶段,教研部刘秀凤、综合部王东两位又上阵增援。二十多天的时间,他们一次又一次跑学校,组织校际之间相互观摩,用尽了种种办法。刘付刚、曹越两位主任牵头成果展演,对每个节目一遍又一遍“抠”,尽挑人家的刺儿,弄得有些学校的节目指导老师有时都抬不起头来。从他们的工作细节,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叫打磨。新教育的行事叙事对文字要求特别高,办公室小高是有名的写手,当然由他负责行动叙事版块。可能他开始并不太了解诗意化表达是新教育叙事语言的风格,文字稿子被一次次推倒重来,课件改了又改,有时连他自己都有些手足无措了,但他挺过来了,我以为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历练。
办公室为这次活动付出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编排会务手册,对接来客行程,组织热身报道,提供会议材料,征召志愿者服务,协调住、行、会各种杂务,这些事连想一想都觉得可怕。光是一个小小的代表证胸卡制作,就需要付出很多的智慧和汗水。这张小卡片上,不仅有姜堰地方文化、活动相关的图案、文字,还有代表的详细信息,会议期间乘车车次、会场座位号等,做到了一卡在手,一切皆有。在组织会务的最后那几天,办公室全体人员天天夜以继日,围绕会务上的一个又一个细节不断地完善着。敬业,不是一个空洞的词,其一定是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画面关联着。办公室同事们,用他们的言行生动诠释了敬业的内涵。
六所开放学校这次也是拼了。几位校长不时电话向上请示,一次又一次带着办公会成员在校园里现场办公。其实,他们的新教育实践已经做得够好的了,但为了“完美”,仍然在不停地给自己“找茬”。白米小学为现场展示准备了很多的特色亮点,在陪同陈东强院长踏勘时,是我们最为满意的一个农村学校点。可是他们自己仍然感到不足,张校长提出要建一堵新教育文化墙。从想法的提出到现场实施,只有不足10天的时间,按照常规的程序根本无法实现,但他们做到了。六个展示点中,我们最担心的是溱潼小学。因为这所学校暑期要校舍加固,校园显性文化提升受到很多的制约,学校放不开手脚。李宜华主任私下给周校长友情提醒,杨爱军主任带着周校长去白米小学开眼界。等到5月18日我们再次到达这个学校现场时,他们变化令人惊奇。其实,在筹备期间,六所学校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着。
本次开放活动,姜堰开启了“蓝精灵”志愿者服务行动。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宾至如归”就当从服务细节下手。一场“宴请”,菜品质量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服务的水平绝对影响着宾客的心情。我们试图通过志愿者的贴心式服务,弥补姜堰“硬菜”水平的不足,力求不给客人留骂名。在机场、车站,在宾馆前台,在大巴车前,志愿者们用他们周到的服务,打造着姜堰人“热情”的名片。让我们不安的是,罗塘校区的一位志愿者,在25日清晨骑车前往服务点的途中摔伤骨折。
看到众多为姜堰开放活动忙碌的身影,我们由衷感到:人心齐,泰山移。姜堰教育之所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因为我们脚下踩着一片适宜的土地。
大幕落下,曲终人散。望着一批批远去的客人,品读着朋友圈里新教育同仁“感谢姜堰,感谢新教育”的留言,我相信所有为开放活动付出的同仁们都会有一种甜蜜在内心升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