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工作快满一年,时光如梭,光阴易逝,白驹过隙。这一年磕磕碰碰,摸着石头过河,工作学习生活倒是很充实。时常跟朋友一起聊聊天,谈谈人生和理想,谈谈得失,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审视自己,总结自己,反思自己。的确,这不乏一种正视自我的方式,但是总感觉缺少什么。
对,当我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大概在半年前。究竟缺少什么呢?回顾工作以来经历,不是在工作,就是在酒桌上,疲惫的身躯似乎少了一份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动力、饱满的内涵。有句话说得好:“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形容的是旅途,不过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段长长的旅途呢。身体在奋力的奔波,总会疲倦、劳累,不得不休息,但是休息并不代表陪伴灵魂一同休息,当然应该在身体休息的时候,就该灵魂奔跑了。
思前想后,需要给大脑充电,给身躯施加能量,给目光指引方向。故自己常常去书店溜达,遇到自己喜好的书,便满怀欣喜的购回家,如饥似渴的品尝,游刃在博大浩瀚的书海里。这段奇妙的时光,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满足感,成就感,收获感。仿佛在一本本书中找到了知己,我们深情的交流,默默的勉励。悲伤时,可以得到安慰,狂欢时,可以感受深沉,迷茫时,可以收获力量。渐渐,发现她由知己慢慢变成情人,分离会让自己恐慌,陪伴会让自己欣喜。
“恋爱”终究会有一段蜜月期,度过了蜜月期,内心又开始彷徨、焦虑、不安。有时回到家里,拖着疲困的身躯,便动颤不得,不想说话,更不想阅读,简简单单浏览一些网上“营养快餐”,便索性入睡。周而复始,懒惰就像恶魔般侵蚀自己的心灵,溶化内心的斗志,当初的立下的豪言壮志,随着时间慢慢索然无味。
“通过输出来倒逼输入。”
无意间看到这句话,内心茅塞顿开,拨云见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一味地阅读,即便是若有所思,所悟,也仅仅停留在短暂的时间里,形成自我的认知、理解,领悟有限,往往杂乱无章,得过且过,犹如蜻蜓点水般浮光掠影,不得其解。固然不求甚解是一种态度,但是经过含英咀华、深钻细研而得到鞭辟入里的见解,也是一种求知态度。通过所感,所思,所悟,所理,最终形成文章,既能保存心得体会,以备以后回过头来品味,或许还能有新的收获,同时又能整理思绪,加强自己的思维逻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人最大的困难就是了解自己,由于自己角度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得出的客观的认识难免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假如没有“镜子”,那么还能看见自己的模样吗?而通过阅读可以逐渐帮自己定位,找自己所想,寻与作者的共鸣,就像自己与自己对话,经过交流的方式逐步了解自我,正视自我。那么写作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若不能发现自身的欠缺而自命清高,犹如井底之蛙,孤芳自赏,从而导致与现实脱节,与社会脱节,与初心脱节。这当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愿阅读和写作成为一面可以帮助自己正视自己的“镜子”。
阅读与写作其实就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阅读后,可将领会、领悟、意会,通过写作形成文章;写作过程中若有不惑之处,然后再通过阅读求解,寻求问题根源,再写出来,形成共同促进的因果关系,进而达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希望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给自己带来全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