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无锡,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场马拉松跑步。虽然是半程马拉松,也有21.0975公里呢。跑完步以后脱下鞋,发现左脚底磨了个大水泡,跑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左脚掌的右侧有些摩擦的疼痛,当时我就在想大不了磨破了吧,也要坚持跑完;跑完以后脚底也没有破掉,事后也没感觉疼痛。跑完后搭同事的朋友的车回上海,车上睡了一觉,一下车后,我就感到两腿的膝盖还是挺痛的。我小心的踮着脚慢慢走回住处歇了会脚,就去楼下不远的拉面馆吃了碗牛肉水饺。再回来大概晚上7点中了,就直接躺到了床上,此时此刻,从脚底传来了一阵疲惫困倦的信号,屋顶的灯还在亮着,就这么睡吧我想,反正一会还要起来。
我有一个同事特别爱跑马拉松,就是上文说的那个同事,性价比较高的马拉松他基本都会报名,有全马就跑全马,只有半马的比赛他也会报名参加。只这个11月他就报了3场,一场4日的无锡半程马拉松,一场18日的上海全程马拉松,还有一场25日的常熟半程马拉松。就是他的带我入坑,我也是在几个月前出于好奇和他一起报了无锡半程马拉松;还有一场常熟的很多同事一起借着报名的名义一起去玩,于是我也报了凑个热闹;上海的马拉松的报名时间是这几个中最晚的,但却是赛事最大的,下半年的上马只有全程没有半程,我想了想,这个万万不能再冲动报了,全马总长42.195公里,我一个小白这时候去跑岂不是要爬着完成全程。
这第一场无锡的半马开跑前的两个周内,我前前后后训练了3次每次10公里的长跑,从一开始第一次的艰难跑完到第二次训练跑完的不是很力竭,再到第三次训练的顺利跑完,我当时觉得准备的还是比较充分的,10公里跑完的时间也是从第一次1小时20分钟缩短到第二次1小时零4分钟,再到第三次59分钟,我甚至那个时候自信满满的觉得我没报上海的全马有点可惜。
无锡半马开跑之后,在蠡湖旁边的柏油路上,我第5公里开始感到体力有些下降,突然我有点慌了,难道是因为最近训练的太过频繁导致疲惫了?差不多也在这个时候,我左脚的鞋感觉微微有些磨脚,真是雪上加霜。路上每两公里左右都会有补给站提供运动饮料,每到一处补给站,我都会拿起两小纸杯饮料满满喝掉,不知是心里作用还是运动饮料真的发挥了效果,喝完之后感觉稍有轻松之感,但其实速度并没有什么改观。9公里左右的时候,我发现周围的选手一个个从我旁边超过,我皱起眉头,你们跑到这份上了居然还有力气发力?我并没有管太多,因为当时的体力不太允许我跟着周围的速度,我只能按照我当前的节奏来跑。就这样一公里一公里的,小米跑步的app一直从耳机播报我这公里的状态,从开始的每公里配速5分23秒,到6分,再到6分半,10公里左右的时候,配速大概6分40秒,心率174。我大概又保持这个速度跑了2公里左右,说来也奇怪,大概12公里的样子,我感觉我的体力提升了很多,感觉此时此刻提高一点速度完全没问题,于是我发现周围的人在这时候又不停的被我超过,这时候的每公里配速大概5分50秒,这个速度大概持续到至15公里左右,后面的速度有渐渐缓了下来。16、17、18......每过一公里,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力竭,那时候的我又开始了庆幸,还好没有报那上海的全马,这第一个20公里都要力竭了,哪来的力气跑第二个20公里呀。20公里的时候,志愿者手里举的加油牌开始有“安全第一,谨慎冲刺”的字样,提醒每一个参赛选手在快到终点的时候不要力竭了还冲刺,之前就听我那个同事说往往20公里跑的最后关头是选手事故率高发的时候,而我也并没有在这种已经跑了2个多小时的情况下再去争取那一分钟的时间。
看到终点在眼前的时候,在江南大学的操场上,主席台上主持人振振讲演,两旁的观众欢呼加油,我和周围的选手都不约而同的举起双手伸出大拇指,向天上的无人机、周围的观众摇摆,欢笑着冲过终点。很开心,完成了第一次马拉松。
赛后领取了完赛奖牌和奖品,和同事在操场集合休息。我的成绩是2小时零15分钟,第一次跑马拉松取到这个成绩已经还算不错了,我的同事的成绩是2小时零5分,而他的朋友大都比我跑的更久一些。这次跑步之旅还是蛮有意义的,跑步是所有人类最原始的行为,跑道上的几万人之间在这段路程中都是公平的,我偶然的认为人群在这种群体行为上,是可爱的。还有准备跑步的过程,坚持的过程,都是在体验完成一件作品;和朋友相处的过程,同一个主题,拉近了距离带来了些许愉悦;还有挺重要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不能忽视的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