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问候一声中秋节快乐。人人都有中秋的记忆,收到的稿子都是回忆小时候吃月饼的珍贵,还有跟家人一起度过那段穷苦日子的艰辛,透露的却是全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甜蜜。
于我,却没有小时候分月饼过中秋的记忆,甚至不记得过什么中秋节,是我们不曾重视这个节日吗?还是对我来说本就是个稀松平常的日子,反正不曾在我的心中留下痕迹。
正写着,忽然也有了一点记忆,那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只记得那一次,因为要刮竽头,晚上必须要吃的,那时候也没有大棚蔬菜之说,只能吃当季的食品,而竽头正合时令,新鲜美味,只是安排我干这活却是极不情愿的,看来我这懒的习性是小时候已经养成的了。
不知道是因为年纪小还是因为当时的竽头就是难刮,反正妈妈安排的那一堆竽头都是干巴的,也没有现在的小刮刀,只能用玻璃片工作,有人会用那种简陋而薄削的汤匙,对我来说还是太钝了,还是选了玻璃片。
即便如此,还是太费事,而那时候又是极节俭的,根本不让你用刀削。后来又跟着学了一招,用网兜盛了所有的竽头往墙上摔,因摩擦碰撞,竽头皮会掉下一些,继续将这些少皮没毛的竽头刮干净,可是也不见得多省事,而且摔过后的竽头太滑了,也拿不住,干脆放弃。
只能一个一个地刮,望着那一盆子任务,真是望不到头的烦躁,讨厌极了这种枯燥重复的工作。
有时候干脆就糊弄着干,恨不得妈妈嫌弃了,训你一顿然后撵你一边去,尽管当时不舒服,也不用再继续受罪,也乐得。看到很多文友们提起小时候就能干又懂事,体谅父母的不易。果然是人与人的差别还是太大了,无形中的对比,看到了自己的顽劣与霸道,唉,咋办?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这是病,不好治。所以小时候那些应该记得的感动和美好全没了印象,只能感受当下的感受。
就像今天的八月十五,团圆节,大家总要聚在一起,吃一顿喝一顿,围着老人乐一顿,尽管今年的节日没有与国庆一起,很多外地上学的孩子没法赶回来,能够回来的还是要往家赶。
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了。感受着女儿回爷爷家的急切心情,平时的磨蹭也不见了,写作业也不用催了,从昨天就开始下猛劲。放在以前,不拖到最后一天是不着急的。这回也有了计划,昨天上完课回来,也直接进屋不让打扰。没完成任务还不睡了,催了几遍都说快了快了,为了过节,这是要拼了。
过节了,一早起来,群里祝福一片,红包满地,时代不同,祝福也不同,改变的还有人们过节的心情吧。如今已然是天天过节的生活,再也没有了渴盼和遥望的期待,也有了轻松自在的淡定。
总会越来越好的。或许对离乡的游子又是不同的心情吧,正如席慕蓉诗中所写: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今天过中秋,今夜月正圆。
作业:谈谈您对这话的理解:确切地说,孩子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在这位父亲看来却不再是问题!